衡水中学高考移民深圳,我们离教育公平还有多远?
最近,衡水中学高考移民深圳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深圳二模成绩出来后,家长们发现深圳富源中学秒杀深圳四大重点高中,在理科前10名中占据6位。
一查才知道,富源中学的高分尖子都来自衡水中学。
有深圳的家长评论,深圳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衡水中学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对于深圳来说,把学生拉回应试教育是一种社会退步。
在北上广深,素质教育早已是教育者的共识。我不否认素质教育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值得警惕的是,一线城市的素质教育正在朝着精英教育和特权教育的方向发展。
在“素质教育”这盘游戏中胜出的,往往都是人民币玩家。买不起装备的普通玩家们,不过就是陪玩的炮灰罢了。
艾瑞网曾发布《中产阶级家庭教育观念白皮书》,描绘了一二线城市中产家庭的教育面貌。
“成绩得分”已经不是中产家长们最关注的目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才是他们最看重的方面。
(中产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关注点)由于体制内教学缺乏个性化教育,中产家长们将能力提升的希望寄托于课外培训班。当社会底层的孩子们还在为分数努力时,中产家庭的孩子们早已在课外活动的战场上拼搏厮杀。
随着教育阶段的提升,中产子女花在课外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培训费用也水涨船高,超过52%的家长每年在一个子女身上花费超2万元,最高达30万。
(中产家庭每周投入课外学习的时间)除了有钱以外,父母“有文化”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孩子们的考试和功课的难度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辅导起功课,你会发现自己就是学渣本渣了。
不信?来感受一下深圳某热门私立初中的小升初英语试题。
(老师们整理的百合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试题节选)那些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金钱和文化资源的中产父母,往往能培养出分数更高的孩子,在现行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中会占据相对的优势。
即便是不参加高考,申请出国留学时,才艺特长和良好的英语能力也会加分许多。
如果你的孩子无法通过考试或积分入学等方式进入公立名校或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进入条件较差的公立学校就读。
这种情况并不是深圳的特有现象。上海人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公立小学被称为“菜场小学”。上海一名老师曾发帖称:
“菜小与公立名校的主要差别在于家长群,周边环境不好,但是老师未必差多少。虽然不是绝对的,但的确有一部分这样的家长基本放弃了教育(比如课后补习,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花费的那部分额外教育)。”
也就是说,即便是政府对于公立教育资源的配套比以往更加均衡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仍然无法获得跟同龄中产孩子一样的教育优势。
对于“菜场小学”的学生而言,父母落后的教育观以及课外资源投入欠缺才是他们落后于名校学生的最大原因。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在条件较差的私立学校,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比“菜场小学”差得多。
在深圳一所较差的私立学校贴吧中,一名学生发帖称,“刚来的第一个学期是个好学生,后来成了班里的带头大哥。”
(深圳某小学贴吧的帖子)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里,最基础的教学设施都很难得到保障。
农民工子弟学校被政府勒令停止办学的新闻常常见诸报端。仅在2014年到2018年期间,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就减少了18所,在校生人数从9.5万人减少到5.3万人。
(西安一位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朋友,儿童节愿望是能有一副乒乓球拍)当中产们已经在为奥数、英语口语烦恼时,来自底层的孩子却还在担忧初中毕业以后还能否继续在这座城市中完成高中教育。
在基本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又如何能和中产的孩子们竞争呢?
优质教育成了奢侈品,穷人负担不起,富人随意氪金。
与十年前相比,来自底层的孩子们或许在进入公立学校时,比以往拥有更多的机会,但却面临着比十年前更加难以解决的危机。
十年前,底层的孩子或许能通过个人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实现阶层的跨越,教育就是脱贫的最好方法。
但十年来,随着优质教育准入门槛的提升,社会底层家庭想要和中产家庭竞争,在客观上变得更难了。
课外培训费用以每年10%的幅度上涨,学区房价格不断攀升,学业难度不断超越底层家长的文化储备极限。
当通过教育获得阶层流动的希望破灭之后,底层人民便越发不再将希望寄托于教育。这也是 “读书无用论”趋势不衰反盛的原因。
教育原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当我们在倡导教育公平的时候,并不是要求让每个孩子都上大学,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上大学。
教育机会不该因为阶层出身而不平等。
不管是中产阶层还是社会的底层,都有道德义务推动教育机会的公平。正如《我们的孩子》里面所说的,“我们愿意将自己的资源投放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因为,这些孩子同样也是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