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别妄想“突变”,把“转念”落在实处
昨天吃完午饭,我经历了一个选择——是现在洗碗,还是晚饭时再洗?
我选了前者,这让我整个下午的工作效率都提升了。
这件事让我思考起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方法就能改变自身的状态,我们却常'拖延至上'呢?”。
《破除人性中的4个心魔》给了我答案——因为我们期待的不是成长,而是“突变”。
用一句不太好听的话说,“想天上掉馅饼”。
为什么说我们想 “突变”?
近两年我在很多社群参与了运营,发现二八定律在所有社群中都存在,无论价格高低。
即,真正在进步的人占20%,其余的占八成。
这八成基本都会处于以下三种状态。
【付了钱=成长】
价值好几千的社群,也总有少部分交了钱就玩失踪,更不用说只需几十几百的。
更关键的是,运营人员发出的关心,也石沉大海。
【打了卡=成长】
这类学员能完成作业,但也仅止于完成作业。
有部分人甚至课也不听,只完成打卡任务。
他们往往会产生把打卡时的刺激,当成“成长”的错觉。
【有收获=成长】
这部分学员可以说占大多数,他们会认真听课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会有很多感悟。
比如有反思、感想、赞叹、计划等等。
但奇怪的是,没有作业的时候,他们几乎不会动弹。
反思仅这一次,感想只在听课时,计划离了文章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一类是最可惜的,既花钱又花时间,但在这有限的写作业时间外,所有听过的内容都被抛之脑后。
该如何生活还是如何生活,寄希望于“下次作业我一定好好做”。
这三类的行为或许有差异,但本质上,都是“以小博大”的买彩票心理——期望用最容易的付出,得到巨大的回报。
买彩票还有丁点可能中奖,这种心理却没有可能成功。
你看,这不就是想着“天上掉馅饼”吗?
惭愧的是,在写作一事上,我还属于第三类人。
反思、自责、感悟、计划,在过去的作业中我都有写过,至今还在做的,唯日更和运动而已。
我们口口声声说着“想变现、想成长、想提升写作能力”,在没有行动的支撑下,就是妄想“突变”,仅此而已。
做什么才能真正成长?
鱼苗嘉年华班的海报上有一个slogan,“简单·坚持·爆发”。
这就是成长。
其实在每一个社群,或者说在任何持续进步的人身上,我们都能找到真正能导致“突变”的原因。
离得远一些的,赛先生在剽悍江湖猛然崛起,貌似是因为江湖突变,但他的采访稿中揭露了事实——在爆发之前,他有十来年的积累。
离得近一些的鱼哥,在剽悍江湖短时间内达成了很多成就,但其背后是十年的写作积累。
更近一些,我们营里的牛魔王,从一开始,每次作业都受夸赞无数,其背后有着行动营很多期的付出+在加入之前就默默练写作很久。
如果不要脸地说我,从一天写800字都艰难,到现在坐下写毫无困难,这是我日更近80天的积累。
你看,没有什么成长背后,是毫无理由的爆发。
真正的成长,逻辑没那么难,做简单的事,坚持做简单的事,在这件事上爆发出力量。
仅此而已。
那这些简单的事是什么?
不是我们常说的目标、计划、读书等等。
如果想写好文章,简单的事就是去写,在写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升级;如果想有好身体,简单的事就是运动、休息和好好吃饭;如果想升职加薪,那简单的事就是做好手边的事、总结、学习、升级。
总是就纠结于目标是否完善、条件是否充分、能力是否足够,只是逃避开始的借口。
多数我们纠结的事儿,不是要想好了才开始行动,而是行动了才有下一步目标。
我们总想选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殊不知,花在选择上的时间,已足够我们走好或者试错完任一条路。
开始,简单,坚持,爆发。
这是做事的方法。
但知易行难是常态,如何打破心魔,迈开开始的第一步?
把“转念”落在实处
我们常听人说,“只有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成长”。
于是有很多人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读书,希望能转变自己的观念,变消极为主动。
但真正的打破心魔是从极小处开始的。
我想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某一天听完课,鸡血满满,冲劲十足,立刻开始反思,列了十分详细的计划并。
准备从这一刻开始做一个积极的人,努力上进,完成目标。
不到一周—也可能有一天—计划宣告“破产”,整个人精气神不进反退。
不是说“转念”了就能开始改变吗,怎么回事?
我们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转念”也是一种成长,它同样需要“开始·简单·坚持·爆发”的步骤。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一蹴而就的。
指望某一刻瞬间醒悟,和想“天上掉馅饼”是同样的思想。
佛家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真的只要放下屠刀,而是指放下妄想、执着、颠倒、迷惑。
昨天洗碗的那件事儿让我想通了,一夜之间“顿悟”,继而走向积极阳光人生的事儿,只是一个梦。
真正的“转念”,是从一个个小的选择开始积累。
比如,吃完饭我可以先洗碗,先痛苦一小段时间,也可以选下次做饭时洗碗,但心情会恶劣很久。
如果我们能在每次洗碗与玩耍的选择中,选前者,那我们会慢慢习惯用少许的痛苦,换取更大的自由;反之,每一次选择后者,都可能会额外消耗我们的精气神,一旦我们习惯了,再改正就难了。
这不是让我们去关注琐碎,而是观察生活中那些影响我们的细节,通过无数小事的选择,让自身习惯延迟满足感——这是一切自律的基础。
换句话说,“转念”不是单纯思想的改变,更多的是行为积累带动思维层面的升级。
我不否认有极少数人能做到“顿悟”,但这种转念往往都是在经历巨大的人生变故后。
请记住,他们是极少数,而我们多数是普通人。
其实做一个闲人,并不是个坏事。
怕只怕,我们不甘平凡,却又“间歇性壮志,持续性等死”。
选择前者,可以安心过自己的幸福小日子;选择后者,会不停地因思想与行为的冲突,陷入无意义的焦虑怪圈。
不如干脆一些,或退一步,享受平凡,或进一步,抛去妄想,从身边事开始,累积爆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