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将学会忧虑
本周思考来自《一流的教养》,作者提到如何家长引导儿童的面对恐惧情绪。
在此之前,我们得先思考“恐惧是什么?”又或者说“重新去理解恐惧”。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无法理解儿童的恐惧情绪,并认为儿童的恐惧情绪是“奇怪的”“不屑的”及“过度性的”。
当然,儿童的有些恐惧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或者隐藏起来。可也存在随着恐惧情绪的积累,而转变成另一种性质的。(当然,这里不讨论一些病理性的恐惧。)
在《儿童恐惧心理学》中作者说:“恐惧情绪并非一直都是负面的,有时它们对儿童的成长是一种有利的刺激,因为恐惧情绪能够帮助儿童避免某些危险,并帮助他们在将要面临的不同人生体验面前做好准备。
成年人要学会辨别与儿童成长相关的‘正常的’恐惧情绪,学会从容面对,既不低估儿童的恐惧情绪,也不要表现出过度的焦虑进而加剧他们的恐惧情绪。因此,儿童的恐惧情绪更多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治愈。”
当我们清晰地明白恐惧的情绪,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引导孩子面对恐惧的方法:
001 同理孩子恐惧的心理
孩子恐惧的原因很多时候在大人看来是不以为然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情绪,而急于让TA从恐惧的情绪中走出来。
但我们要明白儿童的恐惧情绪更多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被治愈时,也许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另一种处理方式。
【例】某天晚上儿子要求我陪他睡觉
当我急于解决孩子的恐惧时:
儿子:妈妈,我怕黑。
妈妈:有什么好怕的,你是男子汉。
儿子:可我就是害怕。
妈妈:别傻了,快点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呢。
可当我试着去理解,而非解决时:
儿子:妈妈,我怕黑。
妈妈:好吧,虽然我不太理解怕黑是什么感觉。
儿子:嗯,就像你怕老鼠那种感觉。
妈妈:哇~那真可怕。那我能为你做什么呢?
儿子:能陪我躺一会再走吗?
妈妈:好的。
儿子:妈妈,能抱着我睡吗?
妈妈:好的,这样有好一些吗?
儿子:好一点,妈妈,晚安。
妈妈:晚安。
002 孩子有权经历难过的事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通过不断鼓励来实现,整天消极的想法会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对孩子的恐惧有两个层次:
1、担心孩子遇到危险,企图给孩子创造“无菌”环境。
2、担心孩子经历像我们童年曾经历过的痛苦。
这些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警惕过度的焦虑是会传递给孩子的。有时孩子的恐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惧,而是孩子感受到了我们恐惧的情绪,共情于我们,而与我们一起恐惧。
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仔细去权衡给予孩子多大的独立自主权,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方式,不能一刀切。
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体验。因为孩子不是我们的替代者,他们有权感受自己的人生。
003 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面对
每个人都有感到害怕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最好的方式不是告之,而是示范。孩子大多数情况下的学习是来源于观察,而教孩子如果面对恐惧,就是在我们自己恐惧的时候告诉孩子,并示范正确的处理方式。
【例】我非常害怕蟑螂,但有一天孩子在厨房发现了蟑螂,叫我来处理。
儿子:妈妈厨房有蟑螂
我:天呀,我害怕蟑螂(汗毛竖起)
儿子:那怎么办(满脸恐惧)
我:让我想想,我先找一下杀虫剂
儿子:好
然后我拿着杀虫剂来到厨房,我看了一下蟑螂的位置,深呼吸了二次,戴上口罩,对准蟑螂喷,它死了。
儿子:蟑螂死了,妈妈真勇敢,你不害怕了
我:不,我还是很害怕的,只是有些事可以一边害怕一边做。
儿子一脸迷惑地看着我。
我抱着儿子说:很多时候并不是要战胜害怕,而是可以和“害怕”和平相处,一边害怕也能一边做事呀。下一次妈妈看到蟑螂一样还会害怕,但不代表我不能把蟑螂赶跑或者杀死。
儿子:这样呀~
后来,儿子有次去玩高空绳索,这过程中他很害怕,每次在节点的时候,我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总是摇摇头,并坚持到了最后。
我:儿子,你真勇敢,在那么高的绳索上,还能通过一个个关卡。
儿子:其实我是一边害怕一边走的
我:哇,妈妈为你骄傲。
很多时候,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处理恐惧的方式,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恐惧。
在面对任何困难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看到我们如何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到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那将会是孩子在面临危机时模仿的榜样。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