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84)
第六章 “金匮之盟”真伪
第十节 为什么历史记载 “金匮之盟”的传约方式有几种?
如果“金匮之盟” 是赵光义独自伪造的或伙同赵普伪造的,说明赵光义的智商真的很低下!
为什么这样说?赵匡胤死前当晚,只和赵光义见过面,赵匡胤有没有遗诏让赵光义即位,全凭赵光义一张嘴巴!赵光义如果想作假,完全可以伪造书面遗诏,或者谎称赵匡胤有口头遗嘱便可,赵匡胤死得突然,死无对证,谁也不能提出质疑。赵光义何必绕一个大圈子,伙同赵普伪造“金匮之盟”?这不是太费劲吗?伪造“金匮之盟”,不仅惹了一个赵廷美继位的麻烦,还让赵普捏个把柄子!假如赵光义傻到这种程度,让他坐皇帝宝座,他也坐不稳!
再说了,如果要造假,便一定会造一个“独传约”的誓书吧?为什么会愚蠢到造“三传约”的誓书?
也许有知识丰富的读友会提问,谁说赵匡胤死时没有遗诏?《宋大诏令集》及《宋会要辑稿》,就载有赵匡胤遗诏,名为“开宝遗制”。
关于“开宝遗制”,我们在此略微谈一下。
我们先来看“开宝遗制”全文:
“开宝九年十一月甲寅:
修短有定期,死生有冥数。圣人达理,古无所逃。朕生长军戎,勤劳邦国,艰难险阻,实备尝之。定天下妖尘,成域中大业,而焦劳成疾,弥留不瘳。言念亲贤,可付后事。皇弟晋王某,天钟睿哲,神授英奇;自列王蕃,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时惟长君,可于柩前即皇帝位。丧制以日易月,皇帝三日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七日大祥。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知州等,并不得辄离任赴阙。闻哀之日,所在军府三日出临释服。其余并委嗣君处分。更赖将相协力,中外同心,共辅乃君,永光丕祚。”
这份所谓的“开宝遗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真伪。所谓遗诏,是皇帝临死前的诏书。赵匡胤死于开宝九年十月癸丑,遗诏时间却是“开宝九年十一月甲寅”。如果说,有可能将十月误写为十一月,但甲寅日是赵光义即位之日,怎么可能是赵匡胤留遗诏的日期?
因此,这份“开宝遗制”可能是宋朝以后有人补充伪造的。
可是,《宋史》卷一百二十二的“志第七十五”“凶礼一”,却部分摘录了这份遗诏,并说“群臣叙班殿庭,宰臣宣制发哀毕,太宗即位,号哭见群臣”。可见,赵光义即位前,这份遗诏是宣读了的!如果这份遗诏是真的,那么,赵光义继位,是不是很正当?
所以,历史记载,我们该相信哪一部分?
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这份遗诏就是赵光义伪造的,他何必再伪造一份“金匮之盟”誓书?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因此,从逻辑上分析,无论这份遗诏是真是假,都可以推理出“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遗诏是真,恰好和“金匮之盟”形成证据链,证明赵光义继位合法;
遗诏是假,有两种可能,一是赵光义伪造,二是后人伪造。如果是赵光义伪造遗诏,便不需要再伪造“金匮之盟”而增加麻烦。如果是后人伪造的遗诏,为什么赵光义当初不伪造遗诏,反而愚蠢到拐弯抹角伪造什么“金匮之盟”?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人为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