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题 | 信
旧时光,是那一封封保存完好的信,诉说着曾经的青春年少。

我有一个小箱子,放在衣柜最深的地方,里面装着那些我曾经收到的信,从初中到大学,厚厚一沓。这些信,我从被冲垮的老屋里找到,一直带在身边,不曾丢掉。每次要换地方住,不管是大学换寝室,还是工作后换出租屋,总会在翻出这些信时,不顾一地杂乱,细细品读起来,似乎又回到了青春年少时,又回到了那个不断期盼收到信的学生时代。
每次读这些信,我就会想起叶芝的《当你老了》这首诗。当我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昏沉,拿出已经泛黄的旧信件,戴着老花眼镜坐在阳台,在黄昏的微光中,一字一句读着,回想着那时的人、事、情。有些人已经消散在岁月的洪流中,有些人一直陪伴在侧不曾远离,有些感情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薄,有些情谊历经岁月侵蚀愈加深沉。
今夜,我又拿出了这些信,静静读着,回忆着那些消失的旧时光,有些还历历在目,有些却已模糊不清,只记得支离破碎的一点片段。
情书
收到的第一封信是情书。当时手足无措,把信直接交给了老师,至于信的结局不得而知,那人是同年级差班的,被两个班的班主任叫去批评了,据说还被打了手板。
再次收到情书,就表现得比较镇定,同时那人是班上一个女生认识的,或者说是她向他介绍的我,就把信收下了,还写了回信,说需要先了解了解。写信的人可以算是我的初恋,初中时懵懂的感情,也许并不算谈恋爱,但那个时候是那么纯真,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他是高我一个年级差班的学生,我是优班每次都考第一的那个女生。我们的教室在相对的两栋教学楼,他的在三楼,我的在二楼(为什么20年过去了我还会记得这么清楚?)。信的传递方式很简单,课间上厕所时,由中间人负责送。后来,答应了他,后来他转学去了广东。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有座机的人家都很少,能够联络的方式只有写信。而广东到重庆,寄一封信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于是,每个星期放假,都会去邮局寄一封信,哪怕没有收到上一封信。期间还有信被寄丢了的情况。
后来,他回了重庆,没有上高中,去了职高,后来他职高毕业出去工作,我把所有的日记本(至少有十本,从初中开始每天都写日记)郑重地交给他,希望我不在身边的日子他思念我时可以读我的日记。那个时候开始,我没有再收到他的信,因为有了QQ,有了网吧,我们会通过IP电话约定好时间,放假时去网吧上QQ视频聊天。
后来他说分手,原因是他觉得配不上我,不想耽误我学习。伤心的我去网吧上网,去他的QQ空间闲逛,发现了他和另一个女生的对话,而那个女生的主页,有他很露骨的留言,时间显示在他跟我说分手之前。我没有质问他,只是留言说能不能把我的日记本还给我,他没有同意。十几年过去,那些日记本应该早就已经被丢弃,我的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就如这些日记本,被我弄丢了。有时候我想再回忆那时发生的事情,只能从逐渐模糊的记忆里,从信件的只言片语里去拼凑,却怎么也拼不完整。
那些信,我曾经想过烧掉,却终究没有舍得,日记本没有了,这是我仅剩的旧时光留下的痕迹了。他刚开始写给我的信,在那些他不在身边的时光,被我反复拿出来读过又折起来,早已经破碎不堪。

里面还有一些其他人写给我的情书,大多数在初中毕业后没有了交集,有少数当时互加了QQ好友,却再没有说过话,只在空间动态里知道,都已结婚生子。读着这些信,才发现原来曾经的我有那么多人喜欢过,我也曾青春年少过。
友情
旧时光里,不只有爱情,还有友情。
初中时很流行交笔友。记得有同学拿了杂志到学校来,好像叫《花季雨季》,里面会有征友信息,写上年龄、爱好、征友宣言,留下地址,等着天南海北的信送到手里。我找了几个人写信过去,只有一个人回了信,并且一直写了十几封信。也许是有距离,并且是陌生人,在信里更能畅所欲言,说感情的苦恼,说同学的矛盾。他比我大几岁,总能以轻松诙谐的语气解决我的疑惑。
初中毕业,按照成绩好坏读不同的高中,很多朋友就此分开。那时虽然有QQ,却也只能在周末去网吧才能收到信息,但并不是每周都能有时间去网吧,而且不一定正好对方在线。于是,我和几个朋友会定期写信,分享一些心情和发生的事情。QQ的聊天记录早已被清空,这些信件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高中时有两个同校的笔友。一个是和我一个初中保送而来的,当时因为感情有些苦恼,就想找个人聊一聊。我拿了个笔记本,写上我的烦心事,把笔记本交给他,他在后面写好回信又交给我。这是我唯一保留下来的完整的双方的往来书信。后来因为学业繁忙,没有再继续写下去。他和我考上了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又一起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中兴。
另一个是我老公(当时和我是哥们)的好朋友。为什么和他交笔友已经忘记了,从他的回信看聊天的内容都是一些轻松的事情,就随便聊聊随便写写。他去年刚生了一对龙凤胎。
当年经常写信的那些朋友,大多数还有联系,还会隔段时间见个面,偶尔打个电话闲聊。也有一些人,不知怎么就被我弄丢了,再也联系不上了,只留下了这一封封信,证明,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留下过一些印记。
还留着的一些信封,邮戳上的时间,默默记录着那些消失的旧时光。


尾声
读大学时,有了第一部手机,从此收到的信就少之又少了。那时还写信的人算是异类了吧?人手一个手机,虽然不太智能,但打电话能实时接通,发短信也能马上送达,为什么还要花一个星期甚至更久去等待一封信呢?
那个时候和男友是异地恋,每天会打电话、发短信、聊QQ,但我会隔断时间给他写一封信。正因为有等待的煎熬,才会在收到信的那一刻感受到实时通信难以感受的喜悦。
现在,手机越来越智能,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却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真诚那么真挚。很多小区给每家每户都设了信箱,里面收到最多的却是信用卡账单。
写信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