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多少他知道
(一)
孩子越小越有小动物一样的灵性。不信,你接近一个小孩子试试,只要你真心喜爱他,不必摆出灿烂的笑脸他也愿意亲近你,否则,你笑的再甜蜜,他也不肯跟你多呆。
婴幼儿,和小动物,都具有穿透人心的洞察力,所以,不必去看摆在明面的那张脸。
虎子最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了,社交圈开始扩大。
他记得跟他打过招呼的清洁阿姨,碰上那些阿姨会冲人家灿烂的笑;还认识了好多孩子及孩子的爷爷奶奶,并能把不同的爷爷奶奶配给不同的孩子。
他对熟悉程度不同的人也明显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比如,他很早的时候就认识了我们单元的清洁阿姨,碰上那个阿姨远远的就会对她笑,但是也仅限于此,那个阿姨一旦露出要抱他的意思,虎子还是会很快的扭转身来抱紧奶奶。
但是碰上经常跟他玩的兜兜、萱萱的爷爷奶奶,远远的,他就会大声喊爷爷奶奶,也肯让他们抱。
有意思的是他能区分这个爷爷或者奶奶是哪个小伙伴的爷爷奶奶:有次天天的爷爷带着天天先下来的,天天奶奶后来才下来,经过虎子时天天奶奶跟虎子打了个招呼,虎子就朝后面指指天天所在的位置,让天天奶奶去找天天,。
天天奶奶故意逗他,说奶奶不找天天,奶奶陪虎子玩哈。虎子就牵起天天奶奶的手一直拉着她走到了天天那里,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准确判断一个人对他的喜爱程度,是人类原始传递下的本能,尤其对不能独立生存的孩子而言,这个本能关系他得生存,所以他们保持的很好。
那些正在带跟他一般大小的孙辈的爷爷奶奶身上有浓烈的掩饰不了的喜爱,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所以乐于亲近,而对于一般的喜欢,他们本能的保持了警惕,并不容易被陌生人的笑容拐走。
这是这个阶段孩子很好的一种谋生本能。但是这个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所以家长对这阶段孩子的关注要分分秒秒不能离开视线;但是等到长大到三岁以后,他们学会了情绪表达时,这个能力反而会弱化,而且开始试图离开大人视线寻求独立,就需要不停的跟孩子强化陌生人危险意识。
(二)
虎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包括大人用的羽毛球拍也是他喜欢的玩具之一)也会区分生人还是熟人,大人还是小孩而采取对策。
如果是玩伴,他一般会先把自己的玩具递出去,等别娃给他他想要的;但有时等不及,他也会一边给别人一边动手去拿别人手里的(此种情况最易引发战争)。
如果是熟悉的家长,他会热烈的盯着大人和玩具看,直到对方妥协。昨天看到几个爷爷在一块玩,其中有个爷爷拿着他孙子的皮球。虎子很喜欢,就不肯再走,但也不闹,一直站在那看皮球看爷爷、看爷爷看皮球。
后来那爷爷就把皮球给他玩了。不过后来人家孙子第一次过来要皮球的时候,他还没玩够,就大哭着抱着球跑走了……奶奶只好跟人家孙子商量能不能让小弟弟再玩多一会。等大哥哥第二次过来要的时候,他估计玩的差不多了,而且也有心理准备了,就痛快的还给大哥哥了。
如果他喜欢的玩具,主人是他还不认识的人,他只会站在一边远远的看,那个东西再喜欢他也不会动手去拿;除非亲近的大人告诉他可以拿来玩;
不过一旦他拿来玩后,如果另外的人来跟他要,他不会直接给,都是要么放回原位,要么指指给他的大人或者伙伴,意思是:这是别人的,他做不了主。
有次他看见萱萱推车里放了一个球,他很喜欢,就扭捏着让奶奶给他借,因为萱萱在跟远处,奶奶就自己从萱萱车子里拿出来给他了,他自己在哪里玩的很开心。
后来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过来想玩,虎子就指指远处的萱萱,看那个孩子很想要,虎子于是就把球放回去了;但他又实在想玩,所以等那个大哥哥走开后,他又从推车下面拿出来继续玩;可是过了一会看那孩子又来了,小家伙又迅速把球给放回去!而等那个大孩子走开了,他又自己掏出来玩。
我觉得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朦胧的物权意识,懂得并不是他看到的东西就是他的。他开始知道有些东西是别人的,需要经过别人同意才能玩。
但如何能顺畅的交换玩具或者说如何能够更久的玩他喜欢的但归属别人的玩具,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一个挑战,表达能力的欠缺、物权意识的不清晰、大人的人为干涉都可能会打断他这方面的进程。
作为家长这时要细心引导宝贝的物权意识和交换意识。通过尊重他对自己玩具的所有权(不要因为面子问题逼孩子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玩)来培育他的物权意识。只有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对自己玩具的所有权是安全的,他才能尊重别人的所有权,真正理解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