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电影有感——有理无罪之人担罪人之责
曾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因此世界洋溢着善。曾一直相信,正义人人皆有,因此世界正义永存。曾一直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因此世界如此般美好。如今,越发觉得,这种曾经以为,只能作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每段具体时间内总是存在着打破三观的事情,作为后之来者,每每亲晓时,情不自禁为之落泪,为之动容,为之愤怒。情绪过后,又不得不承认不正义真实地存在着,着实无奈。
影片中的仆律师和主角教授,两者中更敬佩主角教授,他不屈服,不放弃,他是保守主义者,他坚信法律,相信法律,可是这样的可敬之人最终在稳固的社会关系前败诉。但是,屏幕前的我坚信,败只是战时的判决,这种不公正会被铭记,任何事都是平衡时最佳,过于不公正或许也是为其公正发下基础吧,很喜欢最后审判时仆律师最后的辩护词。曾经某国司法曾有类似的案件,也是获得不公的判决。但是不公判断是暂时,终究被铭记,此类错误会被声讨,警示着后之来者。
看完影片,一直在思考着国家,法律的作用。在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写着:社会不平等的第二阶段是产生了国家与法律,从政治上确立富人对穷人的统治。卢梭并不认为法律是由弱者反抗强者而产生,穷人受了富人的欺骗而制定了协定。“我们认为一种制度,与其说是对他有害的人所发明的,不如说是对他有利的人所发明的,这才是比较合理的。“由此看,国家与法律似乎从缘起就不是为所有人服务,那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言语又如何理解?犯罪之人靠牢固社会关系受着层层保护。那么,无罪之人个人在国家中的行为却未能受到法律的正义之辩,有罪之人在法外,天网恢恢,难免不漏。
最后,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感悟一-单纯的人对世界的整个面貌的认识尚未全面。老子说,没有丑,那知美,没有高,不知矮,没有长,哪有短?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相辅相成。或许正是因为有恶,善才显示的如此美好,让个体的保护欲那么强。自古以来,孟子言人性恶,荀子言人性恶,许许多多大家们为此发表自己观点,一直争论不断,各有各理。
之前一直持人性善的我,现在慢慢转换着观点,渐渐相信着人是善与恶的集合体,可善可恶,看个人依时依地依条件所表达的其中之一的多或少。世界并不单纯,有些事,未知,并不代表不存在,有些事,已知,却不太敢直面承认,世界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本质暴露有一个过程,个体也需要时间去深入,更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多包容去认识它的全部的完整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