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亲能多理解母亲就好了
22:00整,母亲又早早上了床。骂骂咧咧的关了客厅的大灯,只留一盏小灯独自晃晃悠悠的发出微弱的光芒。父亲依旧坐在床头玩着象棋游戏,手机里不时发出“吃、吃”的下棋声。
我从6岁到成都来以后,就一直住在这栋楼里了。
最初的记忆是在顶楼,那里要宽敞一些,我们一家人住在那里,也明亮很多。
还记得我总喜欢蹦哒,母亲就会拿楼下的老婆婆压我,说你把楼下婆婆吵着了小心她上来打你。
我和姐姐也经常偷偷看电视,电视看久了会有一点烫,姐姐就叫我拿块冷毛巾铺在上面降温,母亲回来了往电视上一摸,还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你们又看电视了吧,你们只要一开电视我的手指就会跳,不要想骗过我。那时还把我唬的不轻。
后来我们搬到了一楼,姐姐也搬了出去,潮湿阴冷的一楼好像让心里也蒙上了一层薄雾。
这里要小一些,卧室和客厅挨在一起只隔了一扇门,我们在客厅搭了一架床,我睡那里,他们睡里屋。
小小的屋子里,一点风吹草动都听的分明,所以更容易产生矛盾了。
母亲是做保洁的,清晨6点就要起床,所以她晚上睡得很早。父亲就不同了,大把的休息时间。我也是个夜猫子,并不会睡那么早。
所以关灯以后我也偷偷的玩手机,母亲也因此说了我很多次,但是我和母亲的作息的确不一样。
我并不太理解父亲。
我玩手机也是悄悄的玩,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他为什么还要开着灯,无所顾忌的开放着手机游戏,影响母亲。
他不知道母亲一大早就要起床吗,他不知道母亲从早到晚拖地,擦桌子,洗厕所有多辛苦吗?
我不理解。
他们为此也没少吵架。
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毕业,就出来养家糊口。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一家子人只剩她一个幺姑娘,大哥二哥三哥还有她父亲这些大老爷子们懂什么小姑娘的事,所以母亲这么些年都是坑坑巴巴自己过来的。
她和父亲是相亲认识的,母亲拉着她朋友从大老远赶到了父亲家里,她一个人受着男方一大家子人的审视,爷爷觉得她不错,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反正在那个年代里,我觉得母亲是真的很勇敢了。
父亲生得了一副好皮囊,我估计母亲便是被这副好皮囊给吸引住了。父亲读了些书,初中毕业,然后凭着自己努力考上了自修大学,也算很厉害了。
他们在生下我以后就来成都讨生活了,这么些年,为了养活我和姐姐,他们也是付出了很多。
苦日子过来的家庭,应该更加融洽才是。
但是父亲被贫苦打败了,生了业障,困在黑暗里。
他走不出去,拖下了母亲,连带着我们,一起看不见希望。
已经50岁的他,什么也没有,包括我们的爱,可恨又可怜。
我只是希望他能放过他自己,也放过我们,不要再那么冥顽不灵。
母亲和他过了一辈子,嘴上说着嫌弃心里面还是不肯放弃的,毕竟一辈子的点点滴滴怎么能轻易放的掉,如果父亲能多一点理解就好了,心疼心疼母亲,穷人家里面也就情最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