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越王赵眜墓”出土珍宝(1)
1983年,在广州市越秀区象岗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目前(2013年)为止,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各类文物计一万多件,其中保存完好的“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及研究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南越王墓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在西汉南越王赵眜墓原址修建了“南越王墓博物馆”,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全馆共有10个展厅,展览面积48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展览共分为:文帝金印、主室瑰宝、墓中殉人、御库藏珍、钟鸣鼎食等五个单元。
下图、这是位于南越王赵眜墓北侧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外景
下图、这是展馆大厅: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
下图、前言
下图、大厅左侧的大型壁画“文帝史话”,画中站立着为南越文帝。
下图、壁画“文帝史话”六个部分简介
下图、南越文帝简介
下图、南越国简图
下图、南越世系表
下图、文帝玺印简介
下图、自称文帝
下图、最早的龙钮帝印
下图、生前实用
下图、这里展出的就是“文帝行玺”金印,出土于墓主人胸部。“文帝行玺”为阴刻篆文,有界格。证实了墓主人为南越文帝,与史书记载南越国第二代王僭称文帝相符。
下图、这是“文帝行玺”侧面。重148.5克,边长3.1厘米,是目前发现西汉最大的一枚金印,也是第一枚以龙为钮的帝王玺印。
下图、白玉螭虎钮-帝王玺印
下图、这是一块“帝印封泥”
下图、南越王墓墓主人“赵昧”
下图、上为:“赵昧”覆斗钮玉印下为:“昧”字封泥
下图、太子印章
下图、左:“泰子”龟钮金印 右:“泰子”覆斗钮玉印
下图、这是“流云纹漆木棺椁” (复制品)
下图、“漆木棺椁”简介
下图、珠玉敛葬
下图、玻璃展柜之上的照片为出土时已经散落的金缕玉衣形状和位置。
下部玻璃展柜内为复原后的金缕玉衣
下图、这是“玉衣上组玉璧”位置示意图
下图、“玉衣上组玉璧”出土实物
下图、这是“玉衣内组玉璧”位置示意图
下图、“玉衣内组玉璧”出土实物
下图、这是墓主人的牙齿和颅骨残片,经测定,墓主人死亡年龄约在40-45岁之间。
下图、下面的四块“羊头纹杏形金饰片”。古代死者入殓时,面部覆盖的物品称为“覆面”,赵昧玉衣面罩上盖有绢帛覆面,绢帛已朽,仅存其上的8件羊头纹杏形金饰片。
上面的贝、玻璃珠、金、银泡,是据分析是金缕玉衣上的“珠襦饰物”。
下图、棺内的三璧三璜 位置示意图
下图、左侧为“三璧”,置于棺内右侧。右侧为“三璜”,置于棺内左侧。
下图、“椁上玉璧”位置图
下图、椁上玉璧之一
下图、“头箱”内玉璧位置示意图
下图、“头箱”内有7块大玉璧,放在一个盛满珍珠的漆盒上,这是其中最大的一块玉璧,直径33.4厘米,表面有四道丝带缠绕的痕迹。
下图、这是“足箱”内的陶璧出土时的照片。共139块。
下图、陶璧实物
下图、墓中殉人
下图、殉人分布图
下图、这是出土于东侧室的三枚随葬印章“夫人无字印”
第一部分完
下集介绍“南越王墓随葬玉器、金器”
原题:(原创)南越王墓珍宝(1) 2013-10-09 08:14 发表
2018.12.31 阅读(570)| 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