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改变如此困难?
有很多人对自己的现状都不满意,并且也有想要改变的想法,而且也做出了改变计划,以及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改变,我们心中都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就好像我们心里有一个自己,然后现实中是另外一个自己一样。
每当改变不了时,内心就会出现内疚以及自责,会认为自己意志力太薄弱,不够努力,不够勤奋,不够自律。
以上这个过程,也经常在我的脑海中轮回。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中提到了我们的躯体里确实有两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书中做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心中的大象和骑象人。
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是一个骑象人,即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相比,它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骑象人是无法掌控大象的。
所以,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是提供方向,而情感是提供动力。
如果我们想要达成改变的目标,就需要了解情感这头大象的行为规律,利用大象的特点,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会非常困难。
第一,对于我们的感性,可以把它理解为情绪,其实人类的情绪有非常大的力量的,而且往往是会被人们忽视了一种力量。
有的时候理智是很难控制它的,比如说有的人脾气上来了,就会做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这一点就能证明,理智在感性的情绪面前,是非常微弱的。
第二,我们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它特别容易被焦虑、恐惧,以及等等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因素影响。
所以说情绪,有可能是自我改变的动力,也有可能是变成自我改变的阻力。
第三,就是我们感性,经常会不知不觉的受到过往的经验所影响,这个是属于是潜在影响。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外界所影响情绪的一个人,就拿我阅读写作来说。
当我情绪状态好的时候,就会很积极的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或是身体有不舒服的时候,对我来说这些事情就是很痛苦。
机智的我非常清楚,阅读写作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那个被情绪支配的我出现时,就会很挣扎,在放弃与不放弃之间徘徊,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导致的后果就是,让我再次陷入自责,我会认为自己不够自律,会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其实当我们改变失败的时候,责备自己是没有用的,因为想要改变,就不是能单独靠于个人自己的理智来驱动的。
改变并不是单纯,从现在的a点到达目标b点,这么简单,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用新的行为习惯,代替旧的行为习惯,逐渐产生新的经验,植入到我们的潜意识中。
其实今天在我写这段文字之前,我是处于一个蛮痛苦的状态中,因为最近睡眠不足,我就不想写了,只想睡觉。
但是当我大脑中出现“不想写”,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就会再次陷入自责中。
然后,我想先不要想太多,翻本书看看,刚好就翻到这本《了不起的我》。第一章,就是开启行为的改变。我就仔仔细细的看了几张,最后我了解到了改变的本质。
书中是这样描述改变的本质: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是非常高的,这跟听来、看来的道理很不一样。如果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就像我想象中的期待,是变成一个自律的人。
但是我并没有用新行为带来新经验,我依然拿旧的经验,旧的行为,旧的习惯来从事每天的日常活动。
久而久之,我看不到自己的新的变化,所以就会产生自责,严重一点,就是自暴自弃,所以说当我看到这一段改变的本质以后,我明白了,为什么改变不容易。
所以,决定改变之前,要先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利用自己的行为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变方法。
最后,我想说,别急,欲速则不达,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