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栅栏到墙

2023-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慧韵凝痕

      以前的乡村,邻里之间—般是没有墙的,大多是—排木栅栏或篱笆。

        有的什么都没有。这家的鸡跑到那家去吃食,那家的鸡又到这家下蛋。关系好的还可以,关系不好,两家难免会产生各种小矛盾,没办法,上牙还有磕下牙的时候。

        两家也几乎没有什么隐私,生存都是问题,还谈什么隐私。这家吵架,那家听的清清楚楚。

        后来就有了栅栏,有了篱笆墙,能够很好的遮挡视线。邻居之间仍可以相互喊话,也能透过缝隙交谈。

        再后来有了墙,用土夯成,或和泥砌成。墙一般不会太高,仍可隔墙谈话。土墙在下大雨时,很容易倒,泥土也容易随雨水流逝。

        为防止过早崩坍,人们会在筑墙时加上麦秸和干了的麦糠。

        时间长了,墙上会长各种草。草长了,说明这家人要么懒,要么贫。

        为防止攀爬,有时还在墙上种植仙人掌,圆形,刺很多的那种,会开花,也会结果,果实外也带很多刺,粘粘的种子吃起来很是酸爽。

        再后来,出现了砖泥混的墙,—直到全砖的墙。

        厚实高大,完全隔绝了邻里间的联系。

        再然后,住进了楼房,邻里之间甚至互不相识。

        从亲密无间到互不相识,大部分是因为越来越高的墙吧。

        墙,保护了隐私,也疏远了彼此。

        这或许谈不上好坏,仅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归有光曾写过“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用这样一个细节来生动展现家道的中落,亲情的疏离,令人泪下。

      只愿,你我心中,永运不要砌出那道墙,否则,保护了自己,也等于封闭了自己,自囿,不是应该提倡的生活方式。

      墙,可能是观念,也可能是误解,还可能是环境的熏陶下的习惯。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