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导论》10-1:时间性之“时间的层次性”1
2023-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力法跳跳
在这第九章里,作者从现象学的角度考察了“时间”的概念,如同前文对“自我”概念的考察一样,时间性也具有三重表现,世界层面,人类层面和现象学反思层面。只不过在“自我”概念中现象学层面会在后面章节中具体展开。
时间的概念贯穿在现象学论述中的许多层面,对于时间的观念是现象学的中心概念。
1 时间可以被区分为三个层次:世界时间,内时间与内在时间意识。在这一部分中先将最难的第三个层次,内在时间意识放一放,专注理解世界时间与内时间的关系。
世界时间,并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概念。所有事物都存在于这个“时间”之中,它与观察者是否存在没有关系,也与人没有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内时间,也可以被称作内在的时间或是主观的时间。世界时间虽然客观存在,但是我们并不完全依赖或是遵循客观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认知。我们的意识中,意向行为接续发生,我们按照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排序,回忆,展望等行为。既然内时间与世界时间被使用不同的概念描述,那么关注两者的区别才是最需要注意的事情。我们可能觉得某个事件“过了很久”,也可能觉得某个很久前的事情“历历在目”似乎从未消失。我们明知自己睡觉时时间在流逝,但在意识中,我们醒来却与睡前几乎相连。作者使用了一个比喻,我们在感觉上不会感受到手腕与手肘的客观距离,也不会感觉到胸与胃的实际距离,我们内在的感知有自己的方式和顺序。
内在时间意识。就如同现象学态度对自然态度和范畴意向的反思和统摄一样,我们的内时间也有自己的“规律”和运行规则,体现为“内在时间意识”。作者强调这就是最终的视域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