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人生≠自暴自弃
最近,“佛系”一词在网络上迅速爆红,它的衍生物“佛系养生”、“佛系追星”、“佛系恋爱”等等也成了今年最热门的流行词汇。大受追捧的一款游戏《旅行の青蛙》由于其“佛系”内核也刷爆了各大网络平台。我妈那天小心翼翼拿着手机问我:闺女,啥是佛系?年纪轻轻的想出家?
非也非也。这里的“佛系”与宗教并无关联。实际上,“佛系”是一种当代年轻人“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表现为:不争抢,不追逐,泰然自若,无所谓拥有也无所谓失去,一切随缘即可。挨上司批斗了?不要紧,不扣工资就行,不生气;跟人吵架了?不要紧,忍一忍就过去了……听起来颇有几分中国式老好人“和稀泥”、“得过且过”的态度。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佛系文化”的流行其实是当代中国年轻人丧文化的一种折射。
幼时扇子上的莫生气成为了如今的流行语不同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态度,“佛系文化”更偏向一种丧气满满的避世观。年轻人不会再斗志满满地去争取自己的目标,知足常乐代替了野心勃勃,随遇而安代替了开拓进取。办公室里的枸杞泡水,手机上塞满的养生秘籍,随缘即可的生活态度,仿佛年轻人提前步入了养老阶段。不,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朝气,中国的广场舞大妈可谓是年轻人养老的正确示范。
“佛系文化”的蹿红,究其原因,与当今年轻人日渐加剧的生活压力脱不了干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连年攀升的房价令人望尘莫及,家乡三四线县城房价的年涨幅也高达10%~20%,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步入社会,便遭到残酷的现实打压,生活状态在维持温饱和吃穿不愁之间挣扎。身边有人早早地抓住了机遇登上人生巅峰,也有人在十八线小县城无所事事混吃等死,而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状况就像一团软塌塌的棉花,你连朝它发火的理由都没有,不甘的拳头击下去,不过是生活的一声闷哼。许多年轻人忍受着家人对于自己成家立业的美好期望和残酷干瘪的现实状况的双面煎烤,早就在生活的平底锅上奄奄一息。
学业、工作、人际交往、婚姻……压力如山倒,为了生计奔波的焦头烂额的年轻人早就无心也无暇回望自己的梦想。如果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那么佛系青年的马就是旋转木马,日复一日地在原地打转。而同时,因为“年轻”,90后们便没有向父母和周围人抱怨“活着太难了”的资格,所有人似乎都认定,年轻就是财富,就是希望。
面对着抑郁症患者中越来越高的青年比例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压力过大猝死的新闻,是继续为成功赌上年轻与性命,还是本本分分安于现状,90后在生活的十字路口苦苦挣扎。于是,不少年轻人学会了自我安慰,用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来抵抗生活迅猛难料的洪流。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大的生活压力在“佛系文化”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随缘”二字简直是自己现状的完美借口。他们一面用“佛系”的生活态度武装自己,一面咬咬牙决定继续走下去。
“佛系人生”是一种丧文化,同时也是当代年轻人宣泄心理压力与焦虑的一种途径。它并不等同于“自暴自弃”,相反,是对这个残酷世界做出的妥协。但妥协不是退让,该向前的,依旧向前。安慰完自己发泄完以后,该做的工作该完成的事情还是要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不想着去改变世界,但也不会让世界改变自己,这才是“佛系”里的坚韧。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