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读书笔记:《成为作家》(三)
今天学习了这本书的4、5、6三个章节。
第四章《插曲:关于听从建议》提到“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用比实际需要大得多的力气去推开一扇看似紧闭的门,结果却摔倒在地上,被自己戾气的惯性带倒了……”回想生活中的过往,确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由于用力过猛或者说太过认真和投入,其收效反而没有轻松自如的去对待收效好。
对于我们在写作上已经形成的习惯或缺点,有朋友如果提出来好的建议,并非都被我们听进去并采纳实施,因为“任何建议都要在你愿意的情况下采纳和实施。”
改变旧习惯的难点在于想象力与意志力的对决,这也是难以接受建议的主要因素吧。
第五章《约束无意识》里讲到“成为作家的第1步,就是要约束你的无意识,让他为你的写作服务。”我的理解是,就是要培养自己有意识的写作。
绝大多数喜欢小说的人都喜欢做白日梦,或者很多时候沉迷于自己的想入非非之中,似乎这些看起来都与现实的写作进步于事无补,其实不然因为做白日梦或想入非非并非坏事,如文所说“这些天真的令人满足的梦想正是小说创作的素材,是小说的第一物质基础。”
比如,勃朗特姐妹小的时候就沉迷于他们自己的幻想王国。奥尔特科、罗伯特.勃朗宁,等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沉醉于自己的白日梦里,直到长大成年后,他们将自己沉浸的白日梦幻化成了文学的形式。
当然并非所有喜欢做白日梦和想入非非的人,之后都会成为作家,是什么原因呢?当然,这与他们的太害羞太谦虚,太被动的固守的白日梦的旧习惯有关吧,值得系统的研究。
“在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有文字发表之前,我们早就开始通过白日梦的形式讲故事了。”
这也在告诉我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可能。
写作需要忍受孤独和寂静,怎么样才能让这些苦差事变为快乐写作呢?“一是无需疲惫不堪,也可以写很长时期,二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克服第1波疲惫,他就发现了精力无穷的源泉,即达到了著名的第二高峰。”
我的理解是这一个过程其实就是有意识写作,培养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文中也给了几点建议和方法:“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个小时……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边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比如昨夜的梦,比如真实或虚构的谈话等等,只要不是一派胡言就行。”
“一定要在你没有进行任何阅读之前进行写作。”
“记住把笔和纸张放在你的床边,早晨醒来就开始写作。”
第六章《按时写作》,我感觉这一章是在上一章培养有意识写作,形成写作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自己的。
“教会自己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写作”,我对这句话有比较深的感受,我们不要只为灵感而写作,应该像小学生上课一样,要习惯于每天在特定时间内坐下来安静写作。知名作家大多如此,如叶广琴和友人出去旅游时,也坚持每天完成写作任务,即便被朋友友善的嘲讽,她也不改变——不为写作而写作,习惯写作,已成生活必需。
“你一定要写作,你自己要清楚,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不要找任何借口影响写作。”
“如果你坚持不懈的,坚定不移的拒绝误导,你必须有所收获,无意识会突然屈服,开始让你优雅而流畅的写作。”当这样的结果出现以后,恭喜你,“应该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你能随心所欲的写出流畅的文字。”
到了这一阶段,成为作家指日可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8299/9670467b0ae1baf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8299/8b1b27a284ac27e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