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心情随笔想法

稚嫩而笨拙地活着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103人  妧枍
稚嫩而笨拙地活着

再回过头看之前的文字,实属稚嫩。观点不透彻,而这种语言叙述逻辑,实在不怎么恰当,既不像学术式的语言,又没有鲜活的属于文字该有的生命。虽然曾经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样的表达会显得高明一点,也只笑“无知而无畏”。我们高深的传统语言,不该在只窥探到九牛一毛时,就丢掉它。

很长一段时间,觉得不需要写什么,只管去看去思考就好了。另一方面说,稚嫩的文字记录了成长轨迹。

对于文学来说,文字提供了一个充满隐喻的舞台;对于学术来说,文字提供了一条可匍匐前进的曲折而“光明”的道路;对日常对话而言,文字能让人沉迷欢乐而忘记忧伤。似乎,我对学术界形容为打引号的“光明”,依然乐观了。

从2013年冬天见到府南河上方50米左右处一片片黑压压的雾霾开始,成都的气候已经越来越差了。逐渐进入冬季,三天两头大雨,一个月难见一次阳光,像自然神对人间的一次次试探,随时准备召唤洪流将之覆没。

在互联网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有人曾发表过“人定胜天”一类的言论。而往后自然对我们的一次次反击,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自大。

许多人谈论着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成都的环境问题,每个深在其中的人都感同身受。

我相信它会好的。

它很温柔,如它的雨一样。它是个缓慢移动的城市,它的食物,它的和谐,它的简单,让人忘掉忧伤。“无知而快乐”。而快乐不会长久。

今晚听到了一个西班牙朋友提出“台湾保留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多更深”的观点时,在场的学生表现得相当惊讶,对这样的观点难以理解,频频追问。

在一个地方久了,很像柏拉图提出的”洞穴理论“,难以了解许多真相。

也许在追求快乐面前,真相并非眼下事,也就无足轻重了,这符合大多数人的脾性,这个世界也需要这样的设定。

我曾自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荒废着,而当深入到年轻的学生中间去聆听他们的声音时,发现除了寥寥可数的某些有条件的人以外,其他人都是一样地处于这种不自知里。这样的随机,不可不称之为命运,也就没有“如果怎样就怎样“一回事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生命力,又不可避免地会浪费一些时间。

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公开信息的即时共享和获取,年轻学生们比我们这代人能更早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高中生已经知道想要去哪个大学哪个专业,而大学生在毕业去向方面也没那么地迷茫。

毕竟都稚嫩过。

成年人的世界里,逃不掉单调与重复,毕竟,到了某些阶段。

而有尽头吗?尽头是什么?

有了生命的起始,我们创造了时间这个刻度来衡量地球和宇宙的运转。假若没有生命,我们不会执着于结束或尽头。它在哪里?它在那里。

《2001太空漫游》是一次对生命哲学的自问自答,虽然在四十多年前,表现手法不怎么高明和精湛,哲学意义却诠释得非常丰富。从人类的诞生,到人类的终结,值得深思。

我们总能从前人的智慧里,看到他们预言的实现。这不禁令人寒颤。

世界上人越来越多了,但什么都没有增多。

我们在祖先留下的智慧和思想里,以科学为工具去发现原理,使接近真理。

我们沉迷而深信不疑的科学,到底是带领我们走向更文明的进化、更超前的思维迸发,还是创造了一种以劣根引导的盲从生活?

语言是人类无师自通的天赋,我却用得越来越笨拙。

东哥说,“木心曾经十年未跟人说过一句话“。这是一个拥有多么伟大人格的人!”比起死而殉道,不死而殉道更难。“看他的文字,像掉入爱丽丝的兔子洞,仙境里迷雾重重,轻烟缥缈。

这个世间不乏有趣的人儿。

不怕稚嫩,不怕笨拙,若无尽头,亦不执着。


爱文学者,爱学问者,喜丝竹之悦耳者,皆为知音。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思考的耳朵,ID:meizixiaojiuguan,多多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