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的共识:人文视角下的金融真相》之文学思维看金融

2022-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飘皓宇

在新旧结合的拼接中,银行和保险仍是那个坚实的底——无论木板有多长,没有监管准入、客户基础和风控合规这些底座,是箍不成桶的。

其实看了个寂寞,这本书我没有看懂。一个是对金融本身理解不够,其次不管是人文还是哲学还是文学里面的书中的元素我没有能和金融联系起来。即便认可思维是多元的,但是还是没有搞懂这些思维模式的本质是什么,从这些故事中给我们讲述的金融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以及未来。

未来的金融市场是新旧要素的共生,是机器和人类的相互协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附加值越高的领域,就越需要以人为本的服务,也就越不容易被机器和新业态取代;而路演、配售、做市商这些标准化工种,被取代则是不可避免的。未来的金融市场里,大数据是过去的、片面的,如果数据本身靠不住,数据分析就是垃圾进垃圾出。我们的信贷员历尽千辛万苦采集数据,甄别筛选,经验老到,火眼如炬。这大数据做不到,机器学习也做不到。人类的判断依然是信息不对称中间的那座桥,没有任何消亡的迹象,银行不需要依靠机器来学习。但是如果解决了数据的质量,那么机器的能力就会显而易见,因为他们永远冷静、永远客观、永远理性。

文学思维看金融这个模块讲得更多的是金融的未来,大数据、区块链、比特币等等。常见的故事是Blockchain changes the world。我的任务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点,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动智能制造、物联网、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智慧能源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医疗教育等区块链产业。如此这般听着特别玄乎充满激情,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是什么?

做咨询的人太多,袁隆平太少。离开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那些没有任何意义。

文学思维里我们要关注的是创新和想象。创新对于金融而言有两种,一种是证券化,一种是加杠杆。这两种并没有真正改变金融的本质,只是在局部进行了创新,而局部的创新加上其他要素,就引起了整个信用的崩塌,从而引发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

把目光放眼到全局,你会发现,他们在每个关卡中都谋求到了局部最优解。而这局部最优解,却往往不是全局最优解。

本书作者之所以建议我们,可以把真实市场和文学作品对比来看,是因为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场景,其实和市场上发生的极端情景很类似。文学能把真实世界中的“戏剧化”基因放大出来,也就更容易揭示出不同的人所拥有的相似的“心理结构”,以及不同现象背后共性的逻辑线条。

原来的投资理念已经老无所依。世界变了,范式也转移了。传统资本游戏第一局结束,无人通关,整个版本已经升级。升级版本的主题,叫作“LASIC World(LASIC世界)”。
L= Low margin(薄利)
A= Asset light(轻资产)
S= Scalable(可扩容)
I=Innovative(革新)
C=Compliance-easy(易合规)
轻灵飘逸,不拘招式,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是古墓派的境界。
我们该做的,不是继续在旧范式里寻找解决方案;而应以最快的速度定位到新范式,掌握新的游戏规则。必要时,顺便给整个世界找条出路。否则,我们将老无所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