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东北--蒸炸食品看冰雕
过年,是过春节的通俗叫法。在我们东北老家,都是这么叫的。
故乡的小院20多年前第一次在广州过年,也许是南北气温与生活习惯的差异吧,总觉得广州除了大年三十之前那几天的花市外,年的“味道”不是很足,也许是没有紧张的忙碌准备,也许是广州早早就禁止了放鞭炮的原因?没有鞭炮的噼啪声作伴,好象过年缺了那么点气氛……
在东北,儿时我们就盼望着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服了,还有平日不经常吃到的好东西天天上桌。
如今回想,年味从进入腊月就已经开始渐浓了。
可能是农业社会时留下来的习惯吧,反正刚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已经进入过年的筹备阶段,开始为整整一个正月的休闲期准备食物。
北方是以面食为主的,所以过年准备“年货”的第一项工程,是蒸。蒸枣馒头、蒸豆包、蒸粘豆包,蒸肉菜包、蒸年糕。
蒸枣馒头就是将发酵好的面团捏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多数是十二生肖的,然后随便点上一颗大红枣,上屉蒸便成了。老面蒸的馒头每个都有三四两左右,可没有广州甜馒头这么袖珍。豆包和肉菜包就顾名思义了,它们是用红豆馅及各种肉菜做馅蒸制而成的,粘豆包是用黄糯米面做皮。不过我们的红豆馅儿是不脱皮的,咬一口很有质感,而广州的脱皮红豆沙太绵,我不太习惯。
在这些蒸制的各种年货中,以年糕最为出名,做法也最为复杂。年糕也叫切糕或千层糕,蒸时必须在滚着开水的屉布上,先铺一层泡好的红豆,再铺一层黄糯米面,铺一层去核红枣,又铺一层黄糯米面,再铺一层泡好的绿豆……如此循环,直至6-10公分厚为止,最上一层要铺黄糯米面。每家用的豆子不一样,也有只用红芸豆的,盖好盖子大火蒸一小时左右即熟,蒸好后最下层的红豆差不多已嵌进糯米粉里。蒸好的切糕微凉表皮紧绷时翻转笼屉倒出,两面都不会与容器粘连。用刀沾水,切成适当的块儿,这时的切糕才显出层次来:一层枣红,一层黄,一层艳红,一层豆绿,煞是好看,咬上一口那个香啊,非任何一种精致的糕点所能相比。
准备年货的第二项工程是在油炸。炸麻花、炸馓子、炸套环及各种小饼干,炸完所有面食之后,炸萝卜丝肉丸子,最后不能忘记的是炸鱼。北方的冬天少有鲜鱼,所以要先将冻鱼解冻后,剖好洗净控干水分,裹上淀粉,炸至八分熟,以备红烧、浇汁、糖醋鱼等用时之需。
准备年货的第三项工程是烀炖肉食。条件好的人家,还要为整个正月准备半只猪的。烀猪头、猪耳朵及五花肉、牛羊肉等,年夜饭上做冷碟或酸菜炖粉条之用。
冻梨与冻柿子而水果呢,除了一些新鲜的苹果、梨子、桔子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几十斤冻柿子、冻梨、冻红果、冰糖葫芦等,缓冻之后的冻梨酸甜多汁,有消食化腻的作用,在饱食大鱼大肉之后一定要吃上一两个去油腻;而冻柿子是在稍微解冻之后,一定要带着冰碴吃才是最爽。
东北的冬天,家家烧煤取暖。室外越是天冷,室内的火墙子与土炕烧得越是燥热,需要吃一些冰冻之物,以解心头之火。所以除了冻柿子冻梨之外,冰棒在东北的冬天也能大行其道。
东北的冬天素有“天然冰箱”之称,所有蒸好的面食,炸好的食品,切成块儿的肉类,烀炖好的肉食都分类放好,装入大缸中保存,放在屋外的院子或仓房中等着慢慢消耗。
整个正月吃的食物说来简单,准备起来需要整一个腊月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北方的年,从进入腊月时就算开始了吧,家家户户都在认真忙碌的准备中体验着幸福。
大人们会在春节前难得的大方,给全家孩子都做新衣服,也会买很多鞭炮等年三十放。鞭炮是男孩子们的心头之痒,腊月里,贪玩儿的孩子,时不时会偷几个小鞭儿出去放,小钢炮、二踢脚、烟花一定要留到年三十晚上才能放,所有鞭炮能断断续续放到正月十五。
准备年货的过程中,抽空还要把家里的所有单子、帘子、被子全洗一遍。而且在年二十八小年儿之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必须全家人一起动手,用白灰水把所有房间粉刷一遍,让烟熏火燎的家里旧貌换新颜,我们小时候是烧炉子烧煤的,厨房里痕迹很明显,得刷新才行。
冻梨与烟花广州有花市花灯,而东北则以冰灯见长。各地都在松花江或其支流中凿出巨大的冰块,在那些能工巧匠的细心琢磨下,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工艺品。
在冰的世界里,你所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惊叹,白天看晶莹剔透,晚上看璀璨绚丽。
儿时并不懂得欣赏,就是看个热闹,而且开始时雕的冰灯品种不多,无外乎是十二生肖及花鸟鱼虫之类的。后来随着雕刻技术的进步,冰灯的品种多不胜数。
那栩栩如生的鲤鱼跃龙门,那引人遐思的小桥流水,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奇山怪石……无不显示出东北人雕刻艺术的精湛。你可以走上柳永的二十四桥看冷月在否;你可以走过断桥,去探望白蛇娘娘与许仙;你也可以爬上冰雕的二层楼上去试一试“少年听雪歌楼上”的滋味……在那片晶莹剔透的世界里,你心里除了一派纯净,不会再有其他。
只不过,看冰雕是要有耐力的,用广东人的话说看了一个小时后自己都快变成冰雕了......这些冰雕会一直保持到正月十五闹花灯之后。
红红火火过大年儿时故乡的新年,就在那准备食物的喜悦期待里,在大人们紧张而欣慰的忙碌后,在那一刀一刀的雕刻中,在新桃换旧符的时刻,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
注:所有照片来自故乡闺蜜往年春节的微信日记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