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孩子应该严格管教还是放养管教?
你认为孩子应该严格管教还是放养管教?
这个问题在《正面管教》中有讲到,而且《正面管教》一书中,通篇都在讲这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和善而坚定。
就是说教育孩子既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松。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这个观点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我想未必。这也是我想补充的一点——适用群体。
“和善而坚定”的理论源自于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所讲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感觉:价值感和归属感。而这两个感觉又源自于人们应对自身自卑心理过程。
我所要说的不是自卑,也不是感觉,而是应对的过程。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这也决定了人们在弥补自卑时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不同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孩子不同的行为,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需不需要针对不同孩子做一些适度的改变呢?
“和善而坚定”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忽略了性格对行为的影响。比如在书中提到的例子:当孩子因为买玩具而哭闹时,父母可以说明自己的态度,如果孩子继续哭闹,父母可以暂时离开,直到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没有吼孩子(和善),也没有纵容孩子(坚定),但是有一点不妥——暂时离开,尽管这种离开是在父母表明态度以后。
如果这个孩子是活泼型的,他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调整好自己,并且很快从索要玩具的挫败中走出来。
如果孩子是力量型性格,对目标的执着决定了他不会轻易妥协,即使最后他回到父母身边,他依然会寻求机会迫使父母满足他其他愿望。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有各自的价值感,如果父母生搬“和善而坚定”而不顾及孩子的性格特征,势必意味着孩子的价值感得不到体现,也就是说这个教育过程其实是失败的。
如果孩子是完美型性格,孩子会因为归属感的缺失而妥协,但其在价值感上的挫败会沉淀在心里。这种挫败会让他不断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直到彻底否定自己。
“和善而坚定”完美契合和平型性格,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归属感又有价值感。
因此,“和善而坚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应用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