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
很难想象,父亲这么一个不善言辞,寡言少语的人,也会追求人,这让我很震惊。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情绪内敛、不苟言笑,总是绷着一张脸的这么一个人,要么不说话,要么说出来的话能够把人噎死,母亲常常在背后咬牙切齿的说:“榆木头一样!”父亲严肃的模样也导致我们三兄妹特别的害怕父亲,尽管他从来不曾打骂我们,他沉默的面孔,便让我们生起了敬畏之心,用老鼠见到猫一样窜逃形容也不为过。我一直怀疑母亲是因为与父亲相亲认识被他的表象骗了而嫁过来的。
某个夏日,我和母亲在庭院纳凉时,我终于忍不住地问起了母亲这个问题,母亲先是愣了一愣,大概是没有想到我会问她这样的问题吧,沉默了大约一分钟后,像是回忆她久远的过去,便开口说:“是你父亲追求的我”。温和的语气与平常扯着嗓子骂我们的模样大相庭径,脸上还出现了我们少有甚至是没有见过的羞涩。比起母亲的不好意思,我更惊讶于父亲的举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央求着母亲说一说他们相知相识的过程。
据母亲回忆,年少时,因为家里穷,孩子也多,她很小就要承担养家的责任。每天与一村的女孩子一起上山砍柴挣钱。在夏日的某一天,母亲上山砍柴的时候,遇到了其他村认识的男生,他也和着几个男孩子来砍柴,那几个人中包括我父亲。经由他介绍,母亲也认识了父亲,她们也互相看对了眼,之后父亲就追求母亲,常常骑着那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来到母亲家约她看电影。那时候的影院是露天支起一块布的黑白电影,电影的画质和种类是和今天没法比较的,但却是他们乏味而艰辛的生活里为数不多的娱乐场所和约会圣地了。那个年代的追人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请自己喜欢的人看电影,女孩子们也会从男孩子会不会请她以及好朋友看电影去衡量一个男生大方与否。一张电影票可以成就一段恋情,也能够错失一场恋爱。夏夜里,父亲载着母亲伴着月光星辰。向影院骑去,看完电影后,他们还会去一吃一碗两角钱的粉,一辆简陋的自行车却承载着他们那个年代的甜蜜。
不久,他们从恋爱进入了婚姻。尽管外婆十分不同意母亲嫁去最角落,连一条正常的道路都没有的僻壤的地方,母亲不顾外婆的反对,靠着爱情的支撑嫁给了父亲,没有盛大的婚礼,也没有丰厚的嫁妆,就这样把一生都交付到父亲的手上。从最初两口之家变成六口之家,到今天的八口之家,从泥砖房变成红瓦房,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父母用半辈子的时间,用那双沾满黄土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支撑起这个家,抚养我们长大,虽然不够富裕,却足以维持生活,不够温馨,却足够安心。父亲像一座沉默的山,给了我们遮风挡雨的心安,母亲则是蜜蜂般唠叨我们长大。他们一个寡言,一个多语,形成互补,牵引着这个家一直往前走。
父母的爱情很平淡,从恋爱到婚姻也很顺其自然,没有现代人把爱情当成精神食粮,爱情至上的爱情观。我从没见过他们庆祝过任何关于爱情的各种节日,或许是他们不知道,不记得又或者是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形式的东西,他们很忙,忙着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早就把年轻时的甜言蜜语都揉进了柴米油盐的琐碎的生活里,对他们这辈子都与黄土相依的人来说,帽檐之下是真实的生活,帽檐之上是不可仰望的远方。半生的青春年华都付给了我们,给了这个家。
如果说这一代人的爱情是快餐式的爱情,今日能够许诺海誓山盟明日便能够分道扬镳,曲终人散的话,那父母的爱情就像门外的细水,看似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却是从未断流过的长流,平淡而久远。半辈子光阴的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或许不需要甜言软语和物质证明,甘苦共担,相携到老才是不浪漫中的最浪漫,也是当代爱情,也是当代快餐爱情里最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