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育儿宝典

好父母,话不多

2018-02-21  本文已影响40人  燕晓晓

01

智慧的父母不唠叨孩子

球儿自出生,就显得迟钝,总是要比别人慢一拍。

后来,球儿逐渐长大 ,上小学了,但是常常反应比别人奇怪,即使在很普通的学校,成绩也很平庸。父母也不忍心责怪她,父亲还安慰母亲,是球儿开窍晚,和自己小时候一样。

到了五年级,父母给球儿报了一个音乐班,没想到球儿表现很好,老师建议她学钢琴,并师从了名校光仁中学的杨老师,一段时间后,球儿被杨老师称赞有大将之风。

眼看球儿该升中学了,但是球儿的成绩实在不好,后来 ,杨老师建议球儿去考光仁中学的音乐班,没想到球儿一举考中,当时父母也很纠结,因为走了这条路,就意味着没有回头路了,但最终还是尊重了球儿的意见,去了光仁中学的音乐班。

光仁中学到底是名校,即便是音乐班,老师的要求也很严格。而球儿除了钢琴很好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学的很勉强,以至于被同学们边缘化了。成绩和社交上的耻辱,让球儿在中学阶段受尽折磨。

很快到了高三,球儿又要面临升学了,但是糟糕的文化成绩,实在是让父母没有什么底气,但他们也并不愿意指责球儿,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只是互相安慰:即便上不了大学,也不是被判了死刑,社会是多元的,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学了八年的钢琴,即便此时用不上,也终有可以用上的一天。

就在球儿毕业前夕,教育部门出了保送计划,球儿通过了考试,被保送到了台湾东海大学音乐系。

球儿从东海大学毕业后,又申请到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并且以相当好的成绩毕了业,后来,又接收到了一所全美音乐系排名Top10的学校的奖学金修习博士学位。

这就是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和他的“笨”女儿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我特别受感动。

周志文教授说,他常常想,教育应该想办法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至少使他自得、使他快乐,而不是使他迷失、使他悲伤。

你看,智慧的父母,从不唠叨孩子。他们会用心守护孩子的成长,不催促、不急躁,用爱呵护孩子脆弱的心,帮助孩子寻找到自身的闪光点,让孩子重拾对自己的信心。

02

过分唠叨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觉得,只要不断地跟孩子说,孩子就会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马克·吐温有一次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上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生活中,就有很多“超限”父母。十六岁的冉冉就读于某重点高中二年级,父母都是老师,对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抓的很紧,为了让父母满意,冉冉学习也十分刻苦,成绩一直排在班级上游。

冉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补课上,但父母依然不满意,整天绷着脸训斥她,这让冉冉十分压抑,常有自杀的念头。有一次她用小刀割腕,幸好被父母发现,及时拦住了。

后来在心理医生那里,父母才了解到,正是因为他们的逼迫跟唠叨,女儿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症,顿时心痛不已...

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但是,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我就要这样”、“我就不让你如愿”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有一个朋友说,她老公有一次跟她说,他当初选择和他在一起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不唠叨,不会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他说自己小时候,妈妈总是耳提面命,不断地跟他说要努力学习,以后出人头地,或许是听多了这样的话,反而自己愈加没什么大志,觉得得过且过就行了,而且现在的自己也不算太差。

听起来有点哭笑不得吧,父母以为不停地跟孩子说,孩子就能长记性,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电影《小孩不笨》里,小主人公杰瑞有这样一段旁白: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行。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03

这样跟孩子沟通更有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是一定要重视跟孩子的沟通的,但是,沟通并不等于唠叨、说教。要想跟孩子达成有效沟通,就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

1、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会非常光火,但是,如果你想跟孩子达成有效沟通,请一定要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盛怒之下,是没有什么沟通可言的。

2、倾听孩子

跟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在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无法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自然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境况,也就谈不上有效沟通了。

3、跟孩子共情

我们常说要换位思考,跟孩子共情就是很好的换位思考,这会让孩子感觉你们俩是一伙的,当孩子建立了对你的信任,自然也就愿意跟你进一步沟通,只有孩子愿意跟你沟通,你才有机会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孩子 。

4、尊重孩子

在了解到孩子的问题之后,我们可以给孩子提出我们的意见,也可以和孩子头脑风暴,和孩子共同选择一个最好的方式,但不应强制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这样,孩子才能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5、就是论事,不翻旧账

在跟孩子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只谈论这一件事,而不要陈芝麻烂谷子翻一堆出来,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6、不拿别人跟孩子比

很多父母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比,这会让孩子很受伤,让孩子反感。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跟缺点,没有谁能完美无缺,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帮孩子建立自信才更好。

04

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然不会差

有一个女孩,名叫昆塔尼拉,她出生在墨西哥一个小村庄。

她的父亲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打工,13岁那年,她去了那里上学,因为智力测验为弱智,只上了4个月学的昆塔尼拉,就被迫退学了。

之后她结婚生子,两个儿子上小学后,也依然被评判为低能,校长甚至要劝退两个孩子。

得到这样的结果,她彻夜难眠,后来,她想明白了,要想帮助孩子,必须从自己开始。为了孩子,27岁的昆塔尼拉开始重拾书本,虽然进步的很慢,但是她从未放弃。

3年的时间,她取得了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又拿下了文学硕士, 这之后又攻读博士。

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她获得了美国教育委员会会员的资格,再之后,又成为了豪斯登大学的教务长助理,还专门给总统做教育咨询。报纸以她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大学也授予她杰出教育家奖。

而他曾被评定为低能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分别成为了内科医生和律师,女儿也读了大学法律专业。

孩子们说:“假如说我们有所作为,那是因为我们的母亲给了我们爱抚、自信和支持,使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我觉得上帝一直抚摸着我,而我的母亲便是上帝的手。!”

一个令人震撼的逆袭故事,又让我想起了日本女作家谷口雅春说过的话: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

是的,智慧的父母从不唠叨,而是去做榜样,身体力行的去感染和影响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