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那些事儿

瑜伽练习时的画地为牢,请切莫为之!

2023-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惰惰的瑜伽笔记

虽然我练习冥想没有很久,也不算精深,但我很喜欢冥想练习,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帮助到有需求的朋友。于是,我的冥想练习小群就成立了,目前算上我一共有四位朋友。

我对大家的要求比较严苛,即需要每天练习冥想,至于练习方法和时长,具体的练习时间以及练习效果,就不加以限制了。同时,大家每天会在群里打卡,记录练习天数。这样做,挺让练习者有成就感的,因为一晃眼,说不定就能坚持30天,继而是50天,甚至100天。

若是中断了一天,也没关系,只需要从第一天开始打卡就行。不知用这样的方式,练习者多久能养成每天练习冥想的习惯?

我是一个瑜伽感受型选手,而冥想练习,我会采用跟瑜伽练习类似的方式,就是每次练习结束,要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练习感受与感悟,不需要绞尽脑汁用华丽的词汇描述,顺其自然便好,脑海中浮现了什么字眼,如实记录便是最好的呈现。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朋友的分享。讲真,这种记录很有必要,我能从字里行间中判断出她的练习方法是否准确,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冥想时,内心还是有些念头飞过,整个身体处于想放松,但是并没有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练习,就会感觉明显有那么丝丝的难熬。”

“放松”这个词最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按照她的描述,“放松”俨然是身体要实践的目标,但实际结果是没能完全放松。这与我的认知有些偏差,我记得博格大师在引导语中会特别强调让自己放松下来。我会把这里的“放松”当成一种命令,也就是告诉身体去放松,只是让身体去做这件事。至于身体如何做,是否能做到,那就需要我们等待与观察。

如此说来,倘若一开始就把“放松”当成目标或结果,练习者很容易纠结,反而会让自己紧张,这恰恰是与放松背道而驰的一种表现。

放松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当我们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时,放松很可能自然发生,比如在进入冥想练习之前,我们可以唱诵OM,要认真地唱,关注唱诵的音长,感受震动发生的位置,关注身体的感受等。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为了唱得更久就憋气,那就适得其反了。10遍OM唱诵结束后,多半我们的内心会更为平静,那时必然是比唱诵前更为放松。

之后,就是默念“放松”,让自己安静地等待,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即便整个练习下来,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纷飞的念头,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至少我们在感受当下。而冥想的发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去练习和体验。

这让我想起一些阿汤练习者会说,每次走上垫子,做完拜日式AB,就能知晓当天的状态。呃……我不太追求所谓的状态。在我心中,无论拜日式AB做得好不好,都没关系,那是已经发生的事儿,我无力改变,就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便好。若是发现注意力不够集中,那就提醒自己多关注呼吸和凝视,按照步骤继续熬后面的体式,并始终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揭秘那天的练习感受与体验。我才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下个定论,听起来有点像画地为牢。

其实,我们经历的练习中的每个瞬间都很美妙,它们都是独立存在的。好与不好,不过是我们人为加上去的一个评判。退一步讲,感受到的现实都是一种觉知,对吗?那何不只是每天用心做,不跟之前的练习感受去比较?毕竟,每一刻的我们都不一样。倘若能带着这样的视角看待每次的练习,我们都会觉得收获满满,内心充满知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