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

为什么说钱很重要?能制敌,能强国

2018-01-20  本文已影响12人  悟恩说事

文 | 悟恩  图 | 网络

00

关于钱的重要性,很多作者发过相关文章。

但大多是从个体出发:

如孩子上学要缴巨额的借读费时;

如家里遭遇变故,急需一笔钱救助时;

如亲人遭遇病痛,医院的催款单如雪片般飞来时……

诸如此类。

说的当然是大实话。

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在遭遇以上种种绝境时,才会深刻体会到:钱,不可或缺。

钱当然不是俗物,恰恰相反,它是人活于世的基本保障。

01

上面说的都是钱于个体的意义。

其实,大至一场战役能否取胜,政体能否良性运作,乃至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上夺得话语权,多多少少都与钱有关,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

说说曾国藩。

曾国藩平定太平军,说的是“结硬寨,打呆仗”,但其实靠的是打防守战。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几次硬碰硬的对决,湘军都惨败,以至曾国藩屡次要自杀。

湘军之所以最后取胜,靠的其实是粮饷充足。而太平天国却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粮饷供应系统,各军所需粮饷要分头自筹,一旦进入战场,就不再有后勤补充

——事实是:两军一开打,即使初期太平军能凭借战斗力取得优势,但战事一拖延,粮饷就供应不上,不管赢输都得撤;湘军则不然。粮饷源源不断,即便暂时被打败也没关系,回去吃饱喝足,明日再战。

主帅的运筹帷幄固然重要,但背后,是大兵们能按月领银子,天天吃饱饭。

正因为粮饷极其重要,所以曾国藩对筹饷官绅大加赞扬,说他们的功劳不比前线的官兵小。

可见,湘军之胜,其实主要胜在经济上。而太平天国之败,主要也是败在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财政制度,而停留在“游寇”状态上。

实际上,湘军主帅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过人之处,在“找钱”上也颇有能耐。

从湘军的成立、发展、壮大到最终战胜太平军、解甲归田的过程中,他出色的经济才能,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被逼出来的。

彼时太平军来势汹汹,咸丰皇帝不得不允许曾国藩在湖南组织军队,然而,钱是没有的。

原因有两个:

一是清朝当时财政紧张,长江下游的财赋区都已失陷;

二是鉴于明朝的历史教训,清廷不敢在国内加捐加税。

所以,对曾国藩组织军队,清廷是只给政策不给钱。

钱?你得自己想办法。

国家拨款欠奉,曾国藩只好四处筹钱。

先是在湖南、四川等地向乡绅劝捐,效果不大。

后又心生一计,向朝廷要了四千张空白监生资格,出售给湖南士绅。说白了就是“卖文凭”,靠卖文凭,解了湘军创立时的燃眉之急。

当然,这都是权宜之计。曾国藩后来不得不上书朝廷要“政策”:开收“厘金”。

——“厘金”就是收买路钱:在交通要道设关卡,商人每过一道,按货值缴纳1%(一厘)的税。1%看上去不多,但每过一道关卡缴1%,过上一二十道,税也就缴了10%到20%了。

朝廷同意了。

1861年,湘军攻克安庆,控制了长江水道,在水道上收厘金就更方便了,厘金成了湘军主要的军饷来源。

当然,曾国藩也深知厘金危害——厘金虽然在打败太平天国上作用巨大,但也成为国内工商业的沉重负担——所以攻下南京以后,他就上书建议朝廷废除厘金,恢复对军队的正规拨款制度。

然而,厘金制度此后却长期延续,直到1931年才由蒋介石宣布废除……这都是后话了。

总之,钱,对打赢一场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玩过网络游戏的玩家都知道,钱就是给你能量的“水晶”,就是你进行基础建设的基本条件。没有它,你连兵器都买不上,碉堡都建不了,更别指望打胜仗了。

02

再说个例子。

有一本书叫《宛署杂记》,作者是明代的沈榜。

沈榜是个小官,一辈子基本上都在县令这个级别。《宛署杂记》就是他在万历年间当宛平县知县期间,记录的工作日常——当时的宛平县其实就在天子脚下,管的是今天北京城西南部这一片。

《宛署杂记》中记录了当时的很多财政事务,除了交皇粮国税之外,还有以下公共事务:

一是宣讲大明朝价值观;

二是祭祀祖先天地;

三是养老:当时每个县都有养济院,给孤寡老人发生活费。不少外地老人觉得京城福利好,还专门跑来京城的养济院要钱,不给就成群结队乞讨,地方官怕担责,只好发钱;

四是养活县衙门里的43个人:其中5人是官,吃皇粮的,一年90石大米。其余38个人则是吏,薪水由宛平县财政出钱;

五是点对点支援:如殿试的部分物资担负,如皇帝宫里的部分开支,包括浣衣房、蓝靛厂、光禄寺以及京郊军队的马粮等;

光这清单,看起来就沉甸甸的。负担很重吧?

结果沈榜上任不久,就发现了严重的财政亏空:一年三、四千两银子,对一个县来说是巨款了。

怎么办呢?

沈榜想出了一个办法,就像现在说的“政府搭台,经济唱戏”

——联合旁边的大兴县修了一条商业街,把街上的房子租给商户,收铺税。

单这一项,就给当地财政带来每年一万两银子的收入

亏空补足了,还有盈余。

但是好景不长,万历十年大旱,当时的人信奉“天人感应”,说是皇帝的德性出了问题。

怎么办?改革!施行仁政!

于是皇帝一纸诏书下来:免铺税。

这个仁政,令沈榜好不容易到手的每年一万两银子飞了,又掉回“财政亏空”的陷阱中。

可见,政体要运行,运行要顺畅,皆离不开钱。皇恩再浩荡,再具普世意义的价值观,离了钱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03

古代说“士农工商”,“士”在首,“商”在末,为什么到现在不说了?至少“商”的价值被日益凸显了?

因为“商”代表的是理性计算:人是趋利避害的。以钱制之,以利付之,常常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白了,钱不俗,它很有用;赚钱也不俗,它很有必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于个人,于家,于国,皆如是——而今不是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了么?

所以,国家才大力发展经济,而作为个人,也别忘了:好好赚钱,天天向上。

我是悟恩,祝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