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血泪教训-10.10
两个血泪教训:
1.时刻都要留意用户每个操作行为背后的意义;
2.照着流程图的顺序画原型,不要偷懒。
(心情很沉重,文章有点偏流水,[尴尬])
1.用户行为需要不断深挖
答:今天在设计页面时,犯了做产品的大忌:对一些看似“约定俗成”的现象选择“视而不见”!我们一直在谈论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深挖用户的行为逻辑,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我们却又会犯这个毛病,可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呀。
今天做的页面是关于大学校园简介的,面向的对象是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本来这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个页面,做法也很简单:罗列出你认为需要展示给用户的数据要素,再参考下竞品展示的要素要素有哪些,取长补短,最后根据所需要展现的数据要素设计下页面结构,将最终形态以一个较为友好的交互形式展现给用户。一般按照这样,一个简单的页面原型图算是做好了。
但是,恰恰在选择需要展现的要素这个环节出现了大问题:当时设计的校园简介里有个专业简介模块,专业简介模块我所填充的数据时这样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经管学院,在学校时候主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哭泣,大哭的哭)
设计时一开始是参考了几个主要竞品,对于这个模块他们也是如此设计,而且内心也是比较忽视这个模块(没有重视这个要素),然后在被主管温柔地“点播”后,才惊觉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要素:初衷是帮助用户理解这个专业,但是你这么写,对用户的价值高吗?他们可以选择上网百度,而且根据百度统计显示高考类关键词的pc搜索数据要高于移动端的,完全没必要上你这个平台看你写的这个内容。
在主管协助下对用户这个“查看专业简介”行为发现深挖,你会发现用户(高中生)的真实目的是可能是为了了解我学这个专业后以后可以干什么,再深挖,可能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我学这个专业以后可以赚多少钱.....
啊,这里真是能鉴别产品经理的能力高低啊。
所以,血泪教训:1.千万不要轻视每一个数据要素;2.千万不要被已有的规矩带走你的思考,产品经理要时刻保持对“真相”的怀疑。
2.根据功能逻辑画原型,避免填充式做法
答:画原型时千万不要偷懒!千万不要偷懒!千万不要偷懒!
今天的第二个“血泪教训”(诶,宝宝心里苦,做产品还是没感觉啊):
本来当我在确定功能逻辑后,为防止原型页面丢失,我一般是会选择先画一个功能流程图,然后对照流程图按照顺序画页面。但是今天我认为功能逻辑较为简单,所需要的页面数量也只有3张,然后就天真地画完了初始页和结束页,把中间过渡页放在了最后画......但是在准备画过渡页时,我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已经决定结束页的样式,已经没办法决定特别好的交互把过渡页斜接起来,而且过渡页的要素也迟迟难以决定。
如果我一开始就按照流程图走,可能就会发现,虽然用户操作步骤一直是2步不变,但是页面存在由3张简化到2张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我的偷懒,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这种可能性!
愿所有产品人都不可不再犯我的这些错误,实在是揪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