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心情随笔湖北省

忆舅妈

2017-05-12  本文已影响863人  新月如水
在母亲节的日子里想念舅妈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书写舅妈的书?但是我知道,我的舅妈就是一本书,是值得仔细品读的一本书。因为她身上浓缩了中国农村妇女几代人的人生历程,她身上折射着劳动妇女的欢喜和伤悲,是中国农村妇女勤劳、朴实的形象代表之一。

我的舅妈叫李金明,家住在浠水县大仙庙附近的落湾,她年轻的候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供她上学,因此她没有什么文化。舅妈嫁给舅舅的时候很年轻,她比舅舅小十多岁。她家住在大山里面,是穷人家的女儿,能嫁到靠近县城的村庄,对于身处那个时代的她算是一种幸福。

舅舅家也不富足,上有老母,下有一个无父母的侄女要抚养。他为人忠厚老实,在生产队里曾经当过队长,没有占过公家的半点便宜,还经常吃亏,舅妈从来没有责怪过他。

舅妈是一个不善言辞,只会闷头做事的人,因此村里的人们在背地里常说她有点傻。母亲也曾经说过:“山里人吃浸水长大,不太聪明,她是来我们朱家才开了聪明孔(变聪明)。学会了做家事,过去只会放牛。”

我觉得舅妈并不傻。我小时候第一次回老家时,因为那时家乡条件还很困难,我吃不惯家乡的粗糙饭菜,就饿着肚子。舅妈很耐心的对我说:“不吃饭可不行,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的慌。不吃饭就做不了事。教书先生说了,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你听话,随便吃一点,等我有空就打糍粑给你吃。”一听说,她要打糍粑给我吃,我就乖乖地吃饭了。

做粑的村妇

舅妈很会做家乡美食,她会做各种家乡风味的米粑。其中有一种粑叫软苋粑,那是用软苋野菜加糯米和粘米做的一种绿色的粑。这种食物在现今看来,是原生态含天然营养的食物。舅妈每次知道我们要回来,她会早早起床,天还没有亮时,就开始炒米粉,把软苋菜捣成泥,然后与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和在一起,揉成一个大面团,再捏成一个个小的圆面团。为了我们吃的时候好分辨认,一般咸的做成饺子形状,里面包的是腌菜、猪肉,或者是香干;甜的做成圆粑粑的形状,里面包的是芝麻糖,也会包点蜂蜜糖加桂花馅,因为那时家里养着蜜蜂。

雪白的米面团

我们姊妹几个每次回乡到舅舅家时。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胃太小了,装不下多少东西,因为舅妈做的食物太好吃了。我们经常会做的一种事情,就是在每一种食物上咬一口,尝一尝。舅妈从不责怪我们,有时我们自己会不好意思,问她吃不完的东西怎么办?她却很宽容地说:“吃不完就放在那里,家里饲养的猪也要吃东西。”

我们要回家的时候,她还要让我们带一些粑粑回去,让年迈的母亲也能尝到故乡的味道。除此之外,她还准备了许多家乡味道的干菜。比如春天的时候,她会把竹笋,晾干以后,变成笋干;秋天里,她会制作梅干菜、萝卜干、干豆角等能放的干菜,等我们回家乡的时候,让我们带回去吃。我们如果怕她累着,不想带这些东西走,她就会很生气。为了让她高兴,我们只好把那些东西都装进口袋里,这时她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回乡。舅妈看见我们总是面带微笑,不停地忙进忙出,为我们做家乡味道的饭菜,还要做上两三样的粑。

包上满满的爱

舅舅不太会做家事,一般情况是陪我们聊天。我们吃饭的时候,舅妈才会从厨房里出来,她言语不多,只会双手不停地搓围裙问:“妈妈怎么不回来?还是回来看一看吧,年纪大的人总是会念家的!不过年纪大了回不来了吧!”她好像是怕耽误了我们吃饭,总是这样自问自答着。看见我们吃的很香的样子,她总是站在一旁开心地笑。让她上桌子一块儿吃,她只是笑一笑,从不上桌子吃饭。等到我们吃完饭,舅妈就忙着收拾,我们吃完了以后就会去走亲访友。

舅舅上了年纪以后,前几年从家里的二楼的楼梯上不小心摔了下来,把盆骨摔成粉碎性骨折,做了大手术,换一块新的人造骨头,住了很长时间的医院。出院后,舅舅基本上是卧床休养,经过舅妈的精心照顾和舅舅自己的努力锻炼,半年之后,舅舅居然能下床拄着拐杖走路了。但是舅舅不能下田种地,家里的几亩地舅妈舍不得荒弃,那田基本上是在半山腰上,没办法请机械耕种。她自己起早贪黑的劳作,有时舅舅也慢慢拄着拐杖去帮一点忙。但是他们的生活仍然过的很甜蜜,特别是逢年过节孩子回家的时候,这个家就会热闹起,舅妈会忙里忙外的做食物,总是闲不下来,她让这个家充满着温馨和爱意。

炕出深深的情

舅舅家生活虽然过的清贫,儿子媳妇带着孩子在广州打工,女儿在县城里工作,有时孩子们因为工作忙,也会把孙女们丢在家里让他们照看。但是,他们从不嫌麻烦,觉得带孙女是自己的天职。

舅妈对亲戚也特别好。她留给我的深刻记忆是,那一年,舅妈来我们家看望我的父母亲。那天她刚进门看见我躺在病床上,病的很严重。基本上不能起床,腰疼的特别厉害。她很着急地说:“让我给你看一看!”

她用那双粗糙的手,在我的腰上摸来摸去,然后轻声对母亲说:“家里有没有艾草啊?”

母亲忙说:“有,有!”

她把母亲取来的艾草熬成汁,然后一点一点的抹在我的腰上。又让母亲找了一把棕榈毛刷,柔声地对我说:“我要用力的打你疼痛的地方,你要忍住,把乌血打出来就会好起来。”

我当时看过许多医生,他们都说吃吃药,静卧休养。我每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能干,像个活死人一样,那种日子不好过。就答应说:“只要我能站起来,什么疼痛都不怕。”

“好样的!”她竖起大母指夸奖我,然后就开始用那柄毛刷拍打我的腰部,开始用的力量并不重,慢慢地她开始加重拍打的力度。我感觉到患处皮肤发热,一种钻心的疼痛,我开始有点哼哼唧唧,她安慰着说:“忍着点,一会儿就不疼了。”

真的过了一段时间,我脑门出了一些细小的汗珠,被她敲打的患处,不再疼痛,反而觉得有些舒服的感觉。我感觉她好像很累,她把毛刷从右手换到左手,继续敲打,有时嘴里还发出哼哼的声音。我知道她的手一定很酸痛,就劝她说:“舅妈,歇一歇吧,歇一会儿再打。”

她用肯定的语气说:“那不行,打铁要趁热,歇一会儿再打,你会疼的受不了。”

就这样,也不知道她挥着那把毛刷打了多久?因为,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就这样连续一周的时间,舅妈每天下午都要为我做这项理疗工作。

舅妈原本是来孝感与母亲一同游玩,结果变成了我的私人保健医师,在她坚持实施土方法治疗下,我终于站起来了。不久,我就能够回到工作岗位上班了。

我还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舅妈衣服穿的很单薄,母亲把自己的羽绒服给她穿上,带她去董永公园看一看,因为舅妈来了这么多天一直也没有出过门。后来她又呆了两天,母亲带她到四处逛逛,有时也会带她去商场和菜市场转一转。临走时,母亲让她一定要把那件羽绒服穿着。她满心欢喜的对母亲说:“姐,我这次进城见了世面,回到家里,也可以跟村里的人聊聊天。等我把家里搞得更好些,就接你回去多住一阵子。”

软苋粑

去年过年时,我们回到家乡,与往常一样,吃完午饭后准备去走亲访友。文表弟招呼大家,一起来照相,舅妈听到我们的招呼声,才慌慌张张地从厨房跑出来。她用手梳着自己那头花白的短发。她在照相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什么地方,最后还是表妹拉着她坐在舅舅的身边。这时候,文表弟喊着“茄子!”

大家都微笑着,她也跟着一起微笑着。舅妈,虽然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她身材不高,人很瘦,头发花白,眼睛显得很大,但是看上去还是神采焕发。谁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成了她在这个世界上与我们的最后一次合影。后来据表妹说,这也是她最后一次照相。

去年母亲节的前一天晚上传来舅妈去世的消息。电话是弟弟接的,接到后他就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我有点不相信,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反问一句:“谁的舅妈?哪个舅妈?”

弟弟脸上布满了愁云,不高兴地反问道:“你有几个舅妈?你不就唯一的一个舅妈吗?”

我真的不能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因为过年的时候我们回老家,舅妈身体还很好,

舅妈比舅舅年轻十多岁,身体那么强壮,家里所有的事情,全部包揽。她生性比较乐观,经常赶街卖完菜后,会与人结伴去看戏,她可算的上是个戏迷。经常还会在回家的路上,手挎着菜篮,边走边唱着戏里的歌曲。

我们听到舅妈离世的消息后,第二天早晨,我们就回到家乡,安慰舅舅一家人,去帮忙处理丧事。当看到她的儿女们哭得那么伤心,家里的亲人们都呃惋叹息。

鱼丸

舅妈永远地走了,再也吃不着她做的粑,她做的鱼丸,大锅鱼和藕粉丸子……我们一直觉得舅妈特别强大,身体健康,与舅舅那种风烛残年,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好日子刚刚开始的她,怎么会突然倒下?表妹哭诉着说:她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她是在田里辛苦劳作时到下的,当人们发现的时候,她怀里抱着一抱青草,她就那样轰然倒下,而且再也没有站起来。

据村里的一位大妈说,她跟我一起去街上卖菜,走到大桥头时,她就说心口痛,痛的眼泪水都在流。在桥头歇了一下,觉得好了一点,她坚持到街上,把韭菜卖掉,其实韭菜卖的很便宜,每一把只卖一元钱,遇到一位熟人还送给了别人一把。回到村里,在我家门前坐了一小会儿。她当时说自己胸口有点疼,很不舒服,我倒了一杯茶,让她喝。她在这里坐了大概半个小时后,她说,好多了。昨天田里面打了除草剂,小的草都死了,但是高的蒿草没有死掉,还是要去把草拔掉。别人帮她准备了一些种棉花的营养钵,已经出苗了,马上就要将棉花种下去。当时如果她不是去地里干活,而是马上去医院看病,也许情况就不一样,她的生命还会得到挽救。在农村像她这样的妇女大有人在,有病能忍则忍,她们的疾苦、病痛没有人知道,就像是山中的野草自生自灭,无人怜惜······

一年过去了,当我们再回到舅舅家的时候,再也寻不着舅妈的音容笑貌。虽然表妹学会了舅妈的手艺,做的软苋粑和粘米粑,跟舅妈做的一样好吃。但是我还是喜欢吃舅妈做的糍粑,表面粘满黑芝麻糖,吃起来软糯可口,让人回味无穷的味道,那是家乡的味道,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味道。

她把所有的爱都揉进了食物里面,把所有的情都奉献给亲人。把心酸、痛苦和汗水种进泥土里,当我读懂舅妈这本书,内心充满五味杂陈的情感……

舅妈永远的走了,带着微笑,怀里抱着一束故乡青草走了!

去舅舅家

2017.5.1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