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语简友广场

《论语》讲堂留影362

2025-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5-5-21 三百六十一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语音整理

本章通过子路与孔老师的对话来进一步地评价齐桓公和管仲这两位历史人物。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最后召集诸侯会盟,让天下由此安定,这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也使社会开始安定,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这些在孔子来看符合“仁”的标准,因此无论是齐桓公还是管仲都得到了孔老师充分的肯定。

本章除了齐桓公和管仲以外,又出现了一个人物——公子纠,他是齐禧公的庶子,也是齐桓公同父异母的兄弟。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公子诸儿是嫡出,次子公子纠和少子公子小白都是庶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公族之女,娘家实力比较大,但是齐国人似乎对他母亲比较反感,公子纠也莫名地受到牵连。《管子•大匡》:“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就是说纠受到他母亲的牵连,不被齐国人待见。

齐僖公去世以后,公子诸儿继位,也就是齐襄公。但是齐襄公是一个荒唐无道之人,他的执政导致齐国民怨沸腾,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公子纠为了避祸,回到鲁国寻求庇护,也就是回他姥姥家了,辅佐他的是太傅管仲和召忽。公子小白也在太傅鲍叔牙的辅佐之下,跑到了莒国避难。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公孙无知给杀了。公孙无知自立为君,随后也被杀,于是齐国就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公子纠得到消息以后就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向齐国进发,准备回去继承君位。为了预防不测,他专门安排管仲率人到莒国边境去拦截公子小白。正在赶回齐国途中的公子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了腰间带钩,小白顺势倒在车中诈死,骗过管仲。公子纠得知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杀,就放慢了行进的速度,结果比预定的行程晚了6天,等到他们慢慢悠悠到达齐国边境的时候,才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回到齐国,被拥立为新君,小白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那公子纠看到小白哥哥已经抢先夺到了君位,只好又重新返回鲁国另做图谋。

由于公子纠的生母是鲁国的公族之女,家族势力雄厚,她就说服鲁庄公派兵讨伐齐国,让公子纠复国继位。在公元前685年的时候,鲁庄公率大军讨伐齐国。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战,结果鲁军大败,齐军迅速切断了鲁国军队的退路,对鲁军形成了包围之势。鲁庄公无奈只能派人把公子纠杀死与齐国求和。公子纠被杀,辅佐他的召忽自杀殉职。管仲被押回齐国,在鲍叔牙的建议之下,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来辅佐内政,并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本章子路的问话就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子路觉得桓公杀公子纠,召忽以死殉职,管仲却没有死,反而效力于桓公,子路就认为管仲没有仁德。

在文本中,子路说“为仁乎?”就是在子路看来,管仲该死的时候不仅不死,反而投靠了原来的敌人,为之效忠,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但是孔老师对于子路的这种想法进行了纠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这个“九”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字,而是一个约数,就是多次。本来召集诸侯会盟是天子的事,而齐桓公在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以后,实力在诸国之中首屈一指,所以就能够号令诸侯,多次让诸侯参加会盟,并且周天子也要派人参加。

在这里孔老师强调的是“不以兵车”,也就是说齐桓公的成功并不是依靠武力,而是用外交的手段。当然,我们今天来看外交手段的背后依然是武力,只不过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不是那么明显,不是那么霸道。

孔老师不仅如此,而且还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归根结底是管仲的功劳,所以明白无误地说“管仲之力也”。随后又来了两句完全相同的话,“如其仁,如其仁”,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

由此可见,孔子称赞管仲有仁德,并不是因为管仲他有高尚的私德,而是因为他才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并且保存、延续、扩大了先进的华夏文明。当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老师的历史观,是以大局为重,而不看重私德,从长远发展来看,而不是只看短期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