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远方,安好

2016-04-03  本文已影响42人  VENENO刘

散文家、漫画家丰子恺曾养过几只猫,这些猫是他家女孩子们的玩伴。但丰子恺说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真猫,不过在画中喜欢画猫而已。”如果读过《阿咪》一书,就会发现丰子恺的后半句诚然不假,但前半句未免就言不由衷了。

《阿咪》是一册关于猫的书,书分两部分,前部分是丰子恺写猫的几篇散文。丰子恺的文中,无论是对白象(丰子恺的爱猫)之死所表现的壮士风与高士风的赞美,还是对阿咪(丰子恺的另一只爱猫)长寿健康的祝福,乃至他怡然自得地讲到自己看报或者吃酒的时候,两只小猫爬到他的两只脚上,一高一低、一动一静的有趣情态,都看得出丰子恺对猫其实有真爱。即使对家里那只偷嘴贪吃的猫咪,他还是以高薪养廉的手段,多买猫鱼,给予厚待。“并不喜欢真猫”不过是对猫咪偶尔贪嘴淘气所发的一句牢骚。“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爱的动物。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而实际上……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丰子恺对猫的这段议论,才是他对猫整体而客观的看法。

丰子恺漫画正如丰子恺自己所言,他的确在他的画中喜欢画猫。《阿咪》的第二部分,就是丰子恺有关猫的百余幅画作,而前部分的散文部分可以看做这些画作的引言或旁白。猫在这些或黑白或多彩的图画中,有时是主角,有时是点缀,但在丰子恺的笔下,对猫这种萌宠的百般情态,无不表现得生动有趣。这些画既是对猫自然天性的活泼再现,也反映了丰子恺闲适幽静的生活情趣。这些作品来自于丰子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画中的小猫有些即为丰子恺所豢养,一些画的内容就是丰子恺和猫之间温暖时光的实写。看看那幅《白象的遗孤》的图画,再回顾《白象》文中对两只小猫在脚上一高一低的描述,恰是文图互证,相映成趣。

丰子恺的文和画在题材选取时,都善于从小处着眼,从生活的细微处给人涓滴的感动,以自然恬淡的风格,让人激起对俗世生活的一丝暖爱,《阿咪》中的文图无不如此。而将丰子恺有关猫的文与图于此一册中集中呈现,做成这样一本温馨可爱的小书,也算是编者匠心别具,独出心裁了。

猫有九命,终有一死。在家闲来无事,读完《阿咪》中丰子恺追悼爱猫的文字,我不禁也忆起自己养过的那些猫咪。自我记事以来家里就没养过猫,来福(猫名)是我家养的第一只猫,也是最后一只猫。来福是02年来我家,距今14个年头。人们常说猫的寿命不长,也就十几年之久。而对于来福的突然离去,父亲安慰我说14年中,她如人一般经历了幼童,少年,成人,迟暮,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抛开不必深究的去因,她走的是顺路,走的安心。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来的情景,如同电影桥段里一样,14年前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记得那是一只纤瘦的幼猫,在屋檐下的横木上匍匐爬行,等到了家中后门,便不停叫唤,声音急促沙哑。当我们开门一刹那,只见她退回墙角,瑟缩在角落,不时呲牙咧嘴的来防备自己。母亲从衣柜里拿了件破毛衣扔在了墙角,又跟她施舍了点鱼肉。次日清晨,待我起床,父亲才告诉我他想喂养这猫,并跟她取了“来福”一名。寓意简单明了,来福,来福,带来福气。而后的数天,母亲经常将剩菜残羹喂给来福吃,渐渐地来福身体变得肥硕,变得油光水滑。来福或许是遗传她那位我们素未谋面的母亲的肤色,白底黑纹,如乌云覆雪。一开始来福极度怯生。一有人从其身边经过,她从椅凳上噗一落地,就跑得无影无踪。在屋里四处寻觅,最后竟在灶台与壁间的夹缝中发现它瑟缩的身影。过些时日,当它们发现在身边走动的人并不来伤害,还饮水喂饭地用心伺候着,渐渐地就不再生分。当你走近时,来福已没有恐惧,反生狎昵之情,得意猫儿欢似虎,解放了的小家伙开始憋着劲儿地淘气,不是在上蹿下跳中碰碎杯瓶,就是四足淋漓地在沙发上印出梅花。这时候,本不喜欢猫咪闹腾的母亲就要大声呼喝,喊着要打,来福见势不妙,就跑跳着藏了起来。但当母亲坐下时,它们不知又从哪跑出来,顺着母亲的裤腿,爬到膝盖上,憨萌可爱。此时我倒替来福担惊受怕,但是母亲也并没有趁机捉住暴打一顿,而是微笑地看着她,腿也不轻易晃动一下。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我早已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回家的机会也慢慢变少,而能见到来福的机会更少。前些天回去,听到父亲说她走了,走的很安静,走的很慈祥。当时的我悲戚到哑然无泪,父亲抱着死掉的来福,我则跟着父亲,在村前的沙地上,挖了一个深坑,将僵硬的来福安葬在柔软的坟墓里。如亲人一般,来福用她韶华倾负,我却未能在她走的最后一刻去送她。有时生物亦有高低,但感情却无贵贱。猫也好,人也好,都是一辙。

或许也如《阿咪》中讲到的,它自知临命终了,远行至无人处然后辞世,也未可知。在不闻喵呜声的一段时间后,放在墙角的猫窝也被扔掉了,而一旁的墙缝间却盛开了一朵朵蓬蒿菊。

                 

此行,远方,安好

——谨以此文献给远行的亲人  愿安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