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碎片化阅读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温柔的言
作为一名学生,在校除了专业课学习,真正用来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我也常常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获取一些信息(暂且不说是知识),且习以为常,并打心里面觉得这也是一种提升和学习。
真正意识到这是一种碎片化阅读是这几天。
零碎的时间,譬如课间、饭前、饭后、写作业偷懒的间隙,时间利用起来日积月累也是一种财富,能利用是基本,怎么用是关键;
零碎的信息,诸如刷朋友圈、微博、知乎、简书等等。这些零散而又短暂的信息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冲击力是强烈而又迅速的,而然带给我们大脑的却是一个个飘零的点、没有来源也没有归依。
这是为什么这些碎片化的读物只能称作信息而不能称为知识,因为他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叫联系。
碎片化读物为了适应读者碎片化时间特征,往往内容短小精悍,就如同一篇议论文,为了节省时间和视觉空间省去了大量论证过程,只留下了结论部分。
读者接收到零散的结论于是也跟着省去了思考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造成的结果:
1.容易遗忘:碎片化的信息由于缺少系统加工,往往只是大脑的过客;你当时觉得醍醐灌顶的结论可能真正到了适宜的场合并不会从你的大脑中冒出来,他用不到,所以慢慢的也将不存在
2.认识片面:每一种观点都不会去深究,人云亦云。“说的对” “噢,这种说法也对”,缺乏自己的观点,摇摆不定。
累了,明天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