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分离,是爱你的最好方式
今天我的知乎首页推荐了一个提问,“有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父母很爱你?”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或许是深受大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爱从来都是羞于表达的,大多只是默默地用行动来表示。
而我们呢,也因为父母和孩子这种天然的亲密关系,往往会忽略掉这份隐藏在生活琐碎小事中的爱,甚至会埋怨父母出于爱却用错了方式的各种行为。
于是,一方的表达缺失,一方无意识的忽略和误解,造成了无数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双方都在责怪对方,你为什么不理解我,你为什么不爱我?
有意识地去发现和表达爱意,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了。可这件事,却总是被忽视。
今年父亲节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一部电影《祈祷落幕时》,看简介是根据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爱好悬疑推理小说的我,自然不能错过。

这部电影的剧情,也许恰好可以用来回答知乎的那个问题——有哪一瞬间让你觉得你父母很爱你?
在加贺恭一郎 10 岁的时候,母亲因为父亲对家庭的漠视以及周围人对曾经当过陪酒女的自己蔑视的态度,精神濒临崩溃,于是在某一个下午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开了家。

2001 年,也就是加贺母亲离家出走的第 18 个年头,自称是母亲老板娘宫本通过母亲的恋人绵部俊一联系到了加贺。
加贺前往仙台接收了母亲的骨灰,在母亲住处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每一页都写着一座桥梁名称的日历。
加贺向老板娘宫本询问母亲的恋人绵部的联系方式,却被告知绵部已经注销了手机号,失去了联系。

加贺想知道自己的母亲 18 年来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靠着从老板娘口中得到的线索在日本桥附近寻找了 16 年,仍一无所获。

2017 年,加贺的后辈刑警松宫在调查一桩死亡 20 天的腐尸案件时,在死者被发现的公寓找到了一本每页都写着一座桥梁名称的日历。

接着松宫又在调查腐尸案件重大嫌疑人浅居博美的时候,发现了加贺与浅居博美的合影。

松宫在找加贺了解浅居博美时,无意中透露了关于日历的信息。加贺惊觉发现的日历特征竟然与母亲住处的遗物一致,怀疑公寓的原住民正是自己寻找了 16 年的绵部俊一。
然而随着案情的深入,笼罩在真相上的迷雾却越来越浓,加贺突然失去了方向。

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遗漏的信息,明明所有的案情相关人员都调查了一遍,都总是差了些什么。
加贺看着黑板上的人物关系图,惊觉这件案子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来他漏掉的关键人物竟然是自己。

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凶杀案,却牵扯出了两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父母对子女的爱究竟能浓烈到什么地步,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
当我知道只有我离开才能给你最好的未来,那我就离开,从这个世界消失也无妨。

我无惧死亡,我对你的爱早已跨越时空,离开这具皮囊的束缚,我也许能更好地爱你。
在泪流满面地观看完电影之后,我下单了小说《祈祷落幕时》。
隐藏在恐怖凶杀迷雾背后的是感人至深的亲情,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祈祷落幕时》。
东野圭吾这个名字,相信爱好推理悬疑小说的读者们都不会陌生。代表作《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解忧杂货店》更是为大众所熟知。东野圭吾出品,必是质量有保证。
《祈祷落幕时》是东野圭吾感人至深的亲情力作, 2014 年荣获了第 48 届吉川英治文学奖,上市周就登上了纪伊国屋书店畅销榜的排名。
自出版后,不管是媒体还是读者都对《祈祷落幕时》好评不断。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影片和小说即便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小说心理方面的描写会更细腻更打动人心。
影片表现出来的内容会限定人的思考,让人跟着剧情安排好的线路走下来,但是文字不会,你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书中的内容,你可以随意想象书中人物的形象、行动、心理。正所谓“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因此,在你准备进行观影前,我更推荐你去读一遍这本小说。
亲身去感受隐藏在谎言、无奈、恐惧背后那感人至深、浓烈到极致的亲情,当你觉得眼眶微酸甚至想要落泪时,我想作者想好好传达给读者的信息,你一定已经接收到了。
我不敢说,看过这本书后,你就突然能发现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父母对你的爱了。
每个父母表现爱的形式都不一样,或许是对你的严格要求,或许是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也或许是那些别别扭扭你曾经有过误解的各种行为。
但至少,看完这本书后,你可以了解到的是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意能有多浓烈多深刻。
即便你现在仍然迟钝,仍然无法发现父母对你的爱,那也没关系。
因为我知道你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发现去探寻了,那我想这本书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我的父母都是这样地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