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佑佑-ASK知识分类
今天看到平平老师的文章,里面提到了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提高格局的知识、更新观点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这三类知识,各有各的评判标准。
这里面把知识分了三类,提高格局类、更新观点类、解决问题类。我的理解是这里从对自己作用来讲的,第一个是从宏观上打开自己的格局,把自己的上限打开,如我们常见说的利他思维、打通任通二脉、普渡众生。第二个是打开自己长期以来的限制性思维,或是自己的盲区,不知道的点或维度。比如很多时候的沟通,我们忽略了把观察事实讲出来,而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而《非暴力沟通》给出了我们要讲出观察到的事实,进而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里就是把我们之前的观点更正过来。第三个是致用类知识,学习后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现在日更,我无从下笔,怎么办?正好寻到《学会写作》,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章节,学习到后马上应用。
这让我想到之前学习到的ASK知识模型,科学家把学习的知识分了三类,态度类(Attitude)、技能类知识(SKill)、知识(Knowledge)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12102/35823aca31eee36d.png)
1、知识类。这类知识是前人已经验证的道理、规律、方法论。不必需要我们费劲验证。比如我们熟知的道理,水滴石穿、想写作好就得多写,没有捷径。这类知识要求我们知道、记住,怎么去用就行。
2、技能类知识。所谓技能,就是技术能力,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刻意去练习,直至内化成肌肉记忆的程度,比如开车,大家都应该有这感觉:刚开始上路时很笨拙,手脚都很紧张,但随着不断地去练习,技能越来越练,现在可以边聊天边开车,遇到转弯时下意识去转动方向盘。这类知识需要我们不仅知道方法、步骤,重要的还要不断地去练习。
3、态度类。是指我们心态、价值观层面上的东西,在我们脑海中固定并强化的。这类是最难学习的,因为是我们过去经历长时间塑造而成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由于过去的经历经验,让她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人。如果你告诉她,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她肯定是不相信的。这类知识需要我们多思考,多阅读,才能见识到更多的事和人,向优秀的人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把技能型知识当成知识来学习,知道ASK知识模型,可以让我们对知识针对性学习,区别对待,减少不必要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