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988

2020-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Dhamma

帝释经:本经叙述帝释天问佛:何为梵行究竟,佛告以如实而知苦、乐、不苦不乐等三受,就可得梵行究竟。

(九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释提桓因ⓐ形色绝妙,於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天身威力,光明①遍照迦兰陀竹园。

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世尊曾於隔界山石窟中说言:『若有沙门、婆罗门无上爱尽解脱、心善解脱,彼边际②、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云何為比丘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

佛告天帝释:「谓比丘若所有受觉,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彼诸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出如实知;如实知已,观察彼受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捨;如是观察已,则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拘尸迦③!是名比丘於正法、律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梵行毕竟。」

乃至天帝释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校勘]

ⓐ 「释提桓因」,巴利本作 Sakka devānaṃ Inda。

ⓑ 宋、元、明三本无「若」字。

ⓒ 「苦」,宋、元、明、圣四本作「苦若」。

[註解]

①光明:天界眾生之身都会发光,越高的天光越亮。

②毕竟:圆满。

③拘尸迦:天帝释过去世身為人时姓「拘尸迦」,清净布施而得到成為天主的果报。又译為「憍尸迦」。

译文

九八八、帝释经:本经叙述帝释天问佛:何为梵行究竟,佛告以如实而知苦、乐、不苦不乐等三受,就可得梵行究竟。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释提桓因(帝释天),其形色非常的绝妙,在于后夜之时(一点以后),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在一边。以天身的威力,其光明遍照于迦兰陀竹园。

这时,释提桓因白佛而说:「世尊!世尊曾在于隔界山的石窟中说过:『若有沙门、婆罗门,其无上爱尽而解脱,其心善于解脱其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的话,则为梵行之毕竟。』到底甚么是比丘的解脱其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的话,则为之梵行之毕竟呢?」

佛陀告诉天帝释而说:「所谓比丘,如所有的受的感觉,或者是苦,或者是乐,或者是不苦不乐,那些诸受之集,受之灭,受之味,受之患,受之出,能如实而知。如实而知后,观察那受的无常,观察生灭,观察离欲,观察灭尽,观察舍。如是的观察后,就是边际,就是究竟边际、离垢边际,而为梵行之毕竟。」拘尸迦(帝释的过去之姓)!这名叫做比丘对于正法与律之边际、究竟边际、离垢边际,而梵行之毕竟。」

乃至,天帝释,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而作礼而去。

[对应经典]

《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06经。

《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89经。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36〉第5经。 ⇒ 应改為 《增壹阿含经》卷十〈劝请品19〉第3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目犍连相应40〉第10经帝释(一、二、三、四)经。 ⇒ 应改為 南传《中部尼柯耶》〈双大品4〉第37经爱尽小经。

Dhammapāda Aṭṭhakathā III. p.224。

Cullavagga V.8。

Jataka No.263。

中部37经链接

[读经拾得]

本经记载佛陀為天帝释讲解「爱尽解脱」之义,对应经典包括《增壹阿含经》卷十〈劝请品19〉第3经以及 南传《中部尼柯耶》〈双大品4〉第37经爱尽小经。

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经文有时可看到不同角度的侧写。例如《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05经提到,大目揵连尊者想知道天帝释随喜佛陀解说「爱尽解脱」的背景,就以神通上三十三天请问天帝释。可惜,天帝释已经忘记了。《增壹阿含经》卷十〈劝请品19〉第3经以及南传《中部尼柯耶》〈双大品4〉第37经爱尽小经的记载,则是将佛陀讲解「爱尽解脱」以及大目揵连尊者请问天帝释这两段事件,合在同一经中记录。

在这些经中,佛陀解说要能「爱尽解脱」,是在知道一切不执著后,如实觉知一切,也如实觉知所有的受,包含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察诸受无常,观生灭、观离欲、观灭尽、观捨,而得以解脱。从十二因缘的分析来看,即切断了「受」支的执著,自然不生「爱」支,而得以「爱尽解脱」。

《杂阿含经》卷二十第552经则记载訶梨聚落主长者想多了解佛陀所说「爱尽解脱」的法义,而请教摩訶迦旃延尊者,摩訶迦旃延尊者则以六根、六境、六识相触时不喜贪来解释。这回答和佛陀所说的面向略為不同,应该是视发问者的情境而以最适合的角度切入,以让发问者受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