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往往来自棒喝
最近在学习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高高在上的贵族,而是为了把大家培养成能够在各种场合下游刃自如的通才和通人。
通识教育就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跨界知识高手,而其把你培养成一个敢于怀疑、勇于探索、自信而又谦卑、努力而又从容的“得道”者。
很多人“终其一生,过着未经省察的“二手生活””
得道境界超越成功和幸福。推荐精读书籍《优秀的绵羊》。优秀的绵羊是看起来很优秀,其实是一群懦弱的、懵懂无知的、盲目追随的绵羊。所有的人都去追求同样的学校,上同样的课程,选择同样的专业,毕业了找别人眼中羡慕的工作。这会让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人“终其一生,过着未经省察的“二手生活””。
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成绩、学位完全无关,只与生命的觉悟有关,你必须自己悟出,什么是真实的和重要的。
我们大学的学习会陷入一种不是为了充实自己,而是为了战胜别人。所以被称为长颈鹿竞争。当前的教育体制培养的是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英教育教出来的,也不过是一群内心焦虑的“狂鸭”、只会竞争的长颈鹿、不知道水是什么的鱼,和唯唯诺诺的优秀的绵羊。
做父母得要当好“麦田守望者”的角色
父母经常要在孩子的身上弥补自己缺少的东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经验,都有自己的理念。不是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就可以培养成什么样子。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的最好的东西,就是一个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
对孩子的忠告是犯错要趁早。只有不断的尝试、不害怕犯错误,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迅速地自我迭代,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才能在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习者?
在学习一门课之前,自己先想一下:我为什么要学这门课?这门课对我到底有没有用?每门课对你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你必须定制自己的学习计划。就像我们下馆子点菜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口味,但是在学习的时候,怎么老师端上来啥就吃啥呢?
我们对写书的人和讲课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总是会用仰视的角度去看他们。看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努力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是啥?关键点是什么?但是你知道作者怎么想的跟你有什么关系,重要的不是作者怎么想,而是你怎么想。
不要永远停留在学习的状态,要尽快进入研究的状态。要对知识充满了好奇,一切都要尝试,都要钻研,学习不是为了学到已经有的知识,而是为了探索知识的空白领域。为研究而学,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成长的路上要警惕三件事:讨好外界、攻击他人、索取表扬。这三件事,我们做的越成功,自己其实反而越失败。
我们做错的事情,正确的方法就是改正错误或及时止损。可真实的世界是我们做错了事情,不是改正,而是欲盖弥彰,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知识爆炸阶段,我们更需要的是即时寻找到答案的能力和关联、触类旁通的能力,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对新知识理解、洞察、分辨进而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加以运用的能力,这也是未来教育要抓住的关键。
读书的三重境界:一是把厚书读薄,把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炼出来,用自己简略的文字描绘出书的轮廓、骨架。二是把薄书读厚。把自己所经历的、获取到的诸多知识和体验都填充到骨架中,让其鲜活生动起来。三是把书读没。达到一种空杯状态,做到日用而不知了。其实和生孩子养孩子一样,一个伟大的创造过程。
针对知识的探索,可以先派出侦察兵,到处侦察;再建立一个自己的根据地,也就是你的专业;然后派出远征军,出击,建立新的根据地、继续扩张,最后就建立了一个帝国。
那再来回归看看我们学习通识教育的目的
通识教育能够帮助你进入职场之后,迅速和别人拉开距离,脱颖而出。通识教育能够帮助你更加自信和自如地在不同的职业之间变换,让你通过“换梯术”,抄近路,更快地成长。更重要的是,通识教育是帮助你照料你的灵魂的,灵魂是你人生的一面镜子,只有丰盈充实的灵魂,才能更好地体验人的一生。
学习通识教育的首先要解决的是了解怎么更好的和自己相处,怎么和他人相处,最后才是怎么和世界相处。时刻记住要对自己好一点,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对生活自信从容,孩子才能自信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