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的“少走弯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756/c1abb56733a3d9a1.jpeg)
最近由于自身遇到的一些事情一直在想关于这个问题,刚刚晚上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和某同学讨论起来,从家庭教育说到自我意识然后说着说着不知怎么扯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巴拉巴拉说了一通,感觉自己现阶段貌似理顺了这个问题。
翻看那些牛人的经验总结,听那些先人的不停唠嗑,自己拿着依靠生活阅历和学识所得一遍遍自得其意地说“你认真听着呀,这些都是真道理呀,为了让你少走点弯路”,他们告诉你他们说这些都是从自身经历出发的,作为过来人,他们只是希望你少走点弯路。当你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虽然他们说的十句有八句你都听不懂,但是你还是心里阵阵感激,如果不那样去做的话甚至还会有点愧疚。作为那些对你讲这些话的人,他们也可能真的是为了你好,希望你变得更好,但是他们的方式错了,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地在帮助你解决问题,反而,他们在另一方面“忽悠”了你。
说出“少走弯路”这句话的时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里呢?多是抱着一种走捷径,速成,侥幸的心情。长辈们告诉你一本一本的大道理和方法论是为了让你避免重复他们犯过的错误,直接复制他们取得的成就;某一领域的牛人给你一页一页的经验和方法总结是为了让你在技能上能够十天冲破九重天;你告诉别人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是希望他不要和你犯同样的错误,能够做的比你更好。看吧,那些说让你“少走弯路”的意图都经不起推敲啊,他们无一不是想为你节省时间,节省精力,他们无一不觉得你只要这样做了就会变得更好,这不是赤裸裸的想让你走捷径么?
但是,你告诉我,以你自己的认知和领悟告诉我:这世事真的有捷径可走吗?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小故事,真假无从考证,但相信既然能口口相传也自有它的寓意:古时候有一个皇帝想让后世的读书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览尽天下学识,于是他组织当时最有名的大臣学士编纂了天下的学识集成书,大臣们开始编集了数百本,皇帝嫌太多要求缩减,然后大臣们把这些书删减成了数十本,皇帝还是嫌多,最后大臣们把这些书都烧了并告诉皇帝“普天之下无速成之学”皇帝终于领悟放弃了这个念头。
且不说这世上真的是否存在这样一本集天下学识于大成的书,即使是有了,你确定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够看得懂它吗?你敢保证你看完了这本书就能完全吸收书中所讲并熟练运用吗?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从小学课本就开始学论语了,一条一条教训朗朗上口可是你在小学的时候能听懂吗?或许到了现在有些道理你也只是知道而并不会理解再加以运用吧。你学了不止半部论语,只要有时间整部论语都可以变得朗朗上口,但是你并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你也同样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读了那么多“干货”,还是常常感觉无所适从;“看过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由每个人的资质和悟性决定的,说得宽泛大众一点就是“性格决定命运”,你的资质怎么样,你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能够到哪种程度决定了你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你就是那样的人,所以那些所谓的“少走弯路”都是一些没用的屁话,你就是这个样子你就是会去走这样的路;就算你现在听了一番大道理得到了高人的指点暂时避免了这件事情以后还是会做同样的事因为那就是你,你并没有克服自己只是暂时有人在你需要渡河的时候载了你一程,然而你的人生总是不停行走还会遇到下一条河流,总会遇到一个时候在你需要渡河的时候你找不到船只,只要你依旧不会游泳你就永远渡不了河,学会游泳的过程就是克服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资质和悟性,克服了这个阶段你就比别人多了一层水准,不断克服,你就变得越来越好;而总有一些人,他们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他们就那样,这也是他们的资质和悟性所决定的。
在理解人的资质和悟性的基础上,顺着他们的天性、资质和悟性去做,这样才是有成效的,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又想起看过的一部电影里的一个情节,老尼姑让小尼姑们不用手让树叶进到金钵里,有的用脚去夹,有的用嘴去吸,老尼姑都不满意这些答案,只有一个小尼姑把金钵放到了树的下面,风吹来的时候有的叶子就落下来,掉到了树下的金钵里,老尼姑笑了这就是她想要的最好的答案。细想这个故事会有很多层意思,但是我之所以放在这里就是想强调对于树叶,要顺着树叶的行性让它自然的落到金钵里来,对于人要顺着抑或依照他的资质和天性让他去做,看他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千万不能抱着侥幸的心里。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不是“无为论”么,那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会变比讲一遍一遍的道理要好么?其实说还是要说的,该教育还是要教育的,该看干货还是要看的,但是不能心急,尤其是不能有捷径和侥幸的心里,一切的让你“少走弯路”只是给你建议和参考,并不是让你速成。
所以,以后你也不要看了几篇干货就觉得学到好多前进好大一截,更不要随口就说“这些都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不带这样忽悠人的。
2015.10.10
原创作品,转载需告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