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选择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平时经常开玩笑说要党旗帮我去他们大东北给我买个朝鲜老婆来。这不,昨天做梦竟然真的梦到了买老婆的桥段。不过梦里的是个蒙古小姑娘(可能是我最近看的小说剧情已经发展到了蒙古地区)。发现做梦的时候脑洞那是真的大,什么离奇的剧情都有可能发生。鉴于我平时是个矫情的人,梦里面也矫情的厉害。刚开始基于理智与道德,一步一回头,不舍又不敢,犹犹豫豫,到得后来,总算克服了自己的道德感与羞耻心,下定决心去找那姑娘,却再也找不到了,那哒哒的马蹄果然不是归人,而只是个过客。
估计周公对于我这种无厘头的梦也解不出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选择,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该选哪一条,该迈哪一步,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走法。以前和别人讨论过小说的写法。大众的写法是列大纲,小标题,人物关系,纲举目张,最后只要按部就班一步步填满剧情就好了。但我个人更喜欢的方式是先设立主角的性格,处境,然后再让他随着剧情慢慢发展,后面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当然,不管是人生还是小说,成功的大都是前一种,有目标,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大都能够完成目标,至少不会太烂尾。而我的方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遇沟成溪,遇坑为池,到得后来,往往不受拘束,四处蔓延而不能收场,不是烂尾就是太监。如人生一般,前一种方法,像被上帝之手操纵一般,一举一动,都跳不出框架,而后一种方法,每一次的选择都基于当时的情景境,剧情的每一次发展都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小说我写不下去,可以随时撕毁,而人生的路,我的选择如果被逼到别无选择时,却不能掀桌子再重来。悲乎哉。
又到所谓情人节了。朋友圈里已经提前开始庆祝了。关于爱情,我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因为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婚姻与爱情的抉择,同样是让人纠结与闹心。之前吴老师的那篇“吃你家大米了”,站在广大被逼婚青年的角度为之辩解,立场巧妙,举例新颖。读起来酣畅淋漓,当浮一大白。是的,每个人都想得到自己心目中白月光。为此,我们坚定不移,宁可做高质量的单身狗,也不做低质量的水鸳鸯。但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这样的选择是傻是对是错,是软弱还是看破?林徽因的故事最有代表性。作为民国时期有名的白月光,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不晓得撩动了多少少年的心。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还有其他知名不知名,明恋或暗恋的各种车把式,臭脚夫。林徽因最后选择了有婚约在身的梁思成,是屈于现实的抉择吗,不一定。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选择的是他时,林徽因并没有说爱与不爱,那太肤浅了。“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于是他们互相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而徐志摩,得不到自己所爱。既然专爱不行,那就博爱吧,于是我们的志摩成为了情场浪子,一生都荡漾在那康桥的柔波里。另一位,金岳霖先生,那真的是让人可敬可佩又可怜了。终其一生未娶,甘心做林徽因的好闺蜜,每天留连于她们家的沙发茶座。不知道当他看到徽因夫妇恩爱的场景内心到底是煎熬还是平静,有可能也会是祝福吧,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他们的选择有错吗,谁也不能说谁有错,就连我们视之为悲情的金岳霖先生也不一定需要我们的同情,有可能他正沉迷在爱着一个人的幻梦里不能自拔,甘之如饴。
讲了这么多的废话,其实,我想说的只有一句,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选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后来不一定都白头到老了,这一点娱乐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明案例,我就不一一赘叙了。而仅仅是迫于生活,勉强在一起的,到后来可能也举案齐眉一辈子,亲情爱情交融在一起,叫人傻傻分不清楚。
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选择爱你的人,委屈了自己,选择你爱的人,受伤的往往也是你自己。所以到底怎么选择,各人各爱,我们能做的只是尊重别人的选择,至于幸不幸福,后不后悔,那都是后话了。文尾打油诗一首,
云幕渐颓因风落,山河无语竟滂沱。
桃蕊含情凝露泪,梅身执傲浴霜萝。
情闲志逸缘修道,夜暗灯黑不问佛。
谁恨蓬山行路远,不及人心一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