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没钱也要买最好的?我不是任性
买任何东西,如果是生产力工具,一定要买最好的。
举个例子,比如手机,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手机的基本属性是通讯工具,打电话,发微信等等,那手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不是生产力工具,因为他没有生产什么,没有必要买最好的,而对于某一部分人来说,他用手机拍照、录音频、做视频,这时手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是生产力工具,因为他在用它创造,那就一定要买最好的。如果买不起怎么办?等,等能买的起的时候依然要买最好的,绝不将就。
有点像装逼,但人生不装逼,永远是屌丝,如果10次机会,我可以选择装逼1次,其他9次都平庸,也不愿10次都不好不坏。但装逼有方法:
1、有选择性的买自己承受范围内最好的东西。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前提是要先判断这件东西对于自己的属性是什么?乔布斯每次发布会都穿一样的衣服,他是买不起吗?不,是没必要,衣服对乔帮主来说不是生产力工具,没有必要追求最好,而假如他要购买编程设备,我相信他不会像买衣服那般随意。其实,同样的案例也发生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身上。见下图:
据说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天不用为穿什么衣服发愁了,因为都一样。
2、更高档的物件,是融入更高阶层的阶梯。
而买最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你获得了与更高消费圈子的人的谈资,从而更容易融入他们。
这个世界,从来都没变,小时候,一起玩的小伙伴,大都背景相似,我有什么玩具,跟我一起玩的大概也有类似差不多的玩具,不然他总玩你的,你却没发现对方没什么可以给你玩的时候,这种关系也不会太长久。长大其实也一样,开宝马的不会跟开桑塔纳的讨论用车感受,真正的果粉的也不会考虑安卓机。
这个世界就想办公室的隔断一样,貌合神离。
人跟人其实很多屏障的,会自动分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不跟有钱人玩,你永远不知道有钱人是怎么玩的。金钱是分隔人类的一种属性,当然这并是全部,学历、兴趣、爱好等等属性同样可以把人分成一波一波的。反过来,如果你想融入某个群体,那就需要打破隔断,喜欢那波人所喜欢的,爱那波人所爱的。
举个例子,由于工作原因,电话比较多,蓝牙耳机成为了我们的标配,我买了一个美国品牌300元左右的,而同事买的是国产品牌60元左右的,我的体验是通话质量、蓝牙连接速度、佩戴舒适度等等方面,而同事在纠结于这款耳机的耳塞为什么总掉下来,BTW我们的工资是相同水平,你说我们能聊到一起吗?
消费是人际关系交集的一部分,可能是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门票。
而你的上级、你的领导往往收入比你还高,消费的东西比你还好,你应该尝试买一些他们买的起的物件,你才能跟他们有谈资,才能离他们更近,才能理解他们对一类事物的看法和角度,才能有希望变成跟他一样,而不是买一些比你消费水平低的人买的东西,跟他们聊,你的思维模式会跟他们越来越像,那你就越聊越像穷人。
3、可能打破你一些错误的固有印象、激发潜能
有些事,“亲眼看到”跟“道听途说”对我们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前阵子电脑坏了,需要更换,想想要不要买个macbook,贵啊,后来一咬牙一跺脚,买了。我心理总是有种感觉,你只有不断去尝试体验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同,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结果,我确实体验到了我眼中这世上最清晰的屏幕,最快的启动速度,最安静的风扇,最不烫手的键盘,起码让我认识到这是世上有些事情是存在的,有些完美是可以实现的,打破了我思维中的某些固有印象,推而广之,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过去认为的“不可能”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丝“可能”?
总之,消费并不仅仅是消费,他承载着你的品味,体现着你的态度,标签着你的圈子,宁缺毋滥,要买就买最好的,不然就不买,最后你会成为一个要做就做最好,不然就不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