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一、推荐语(李添)
人真有那么的小气吗?
真有。
看《一句顶一万句》时,看到一个环节,是说:
一个做当铺的老熊,想扩大门面,他的铺隔壁是老汪他爹的箍桶铺子,正好在老熊家前后院的东北角,使得老熊家的院落成了刀把形,前窄后阔。
老熊便去与老汪他爹商量,如老汪他爹把箍桶的铺面让出来,他情愿另买一出地方,给老汪他爹新盖个铺面。
原来的门面有三间,他情愿盖五间。
门面大了,可以接着箍桶,也可以做别的生意。
这事对于老汪家也合算,但老汪他爹却打死不同意,宁肯在现有的三间屋里箍桶,不愿去新盖的五间屋里做别的生意。
不让铺面不是跟老熊家有啥过节,而是老汪他爹出事与人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
老熊见老汪他爹一句话封了口,没个商量,起得炸起。
然后,老汪家箍桶铺的东面,是老廉的粮栈。
有一年,老汪家修屋顶,房檐出得长了,下雨的时候,雨就顺着房檐,滴洒在廉家的西墙上。
但廉家的房檐也长,已滴洒了汪家东墙十几年了。
不过,世上西北风多,东南风少,廉家就觉得吃了亏。
为房檐的事情,两家吵了一架。
前面老熊的性子算温和,于是可商可量,而老廉呢?性子躁,遇事迟不得亏。
两家吵架的当天晚上,他指使自己的伙计,爬上往家房顶,不但拆了汪家的房檐,还揭了汪家的半间瓦。
两家打起了官司。老汪家他爹不知打官司的深浅,也是与老廉堵着一口气。
官司一大就是两年,老汪他爹都顾不上箍桶了。
老廉上下都使钱,老汪他爹也跟着上下使钱。但汪家的家底哪比得上廉家,廉家可是粮栈,每天都有几十石粮食的进出。
而县理的县官老胡又是个糊涂人,两年官司下来,也没打出个所以然,老汪他爹已经把三间铺子折了进去了。
老汪他爹只好在县城东关另租一间小屋,重新箍桶。
前面的老熊呢?
趁这个机会花钱从别人手里买下了这三间铺子。
这时,老汪他爹不恨跟自己打官司的老廉,单单恨买他自己铺子的老熊。
他认为表面上是与廉家打官司,廉家背后,肯定有熊家的指使。
但这时再与老熊家理论,也无理论处了,老汪他爹另作主张,那年老汪十二岁,便把老汪送到开封读书,希望老汪十年寒窗能做管,一放官到县里,那时再与熊家和廉家理论……
也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意思。
以上的各个人物的心理、想法奇葩吗?一点也不奇葩,并且太平常了。
生活就是这样子的。
爱、恨、情、仇,扯不断,大恨由可能就是从小仇开始的。
这是《一句顶一万句》很平常的两个小片段,我觉得太真实了,并且描写得很细致,生活并没有处处都是正能量。
尤其是在农村里,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谁发财了,谁升官了,谁坐牢了,谁死了,谁生了,谁当小三了,谁杀人了,谁承包我们村果园了,谁开发了镇上的楼盘……
都是生活的小故事,但是最能反映人们的心理。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里就常常看到为一厘米的田边边,就吵谁占了谁便宜,然后就互相仇恨。
在农村里,对一个人的仇恨就是互相不搭理,甚至迎面当做看不到,就是最厉害的仇恨方式,而不是天天吵,有可能一下子就不搭话十年。
我们村里,就有好几对,从来不搭腔的,心里都恨着。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就是写了这么一个小地方的故事,张家长,李家短。
我觉得,这本书里大部分情节都是真实的,只是刻意给张冠李戴了,凭空想象是不可能编织的这么完美,一定是有原形基础的。
我们与作家的差距在哪?
就差敢写不敢写上,能不能把生活真实的一面写出来。
莫言写的事,有可能村里的老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农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不会写,当然也可能是不屑写,这小事,不天天见么?
有一次,我们在群里有大讨论,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公众号,专门是转载一些言情小说的,题目起的劲爆,如:
“老公从来不吻我,每次上来就开战,郁闷死了”
“老公总喜欢舔我那里,我很害羞有很想要怎么办?”
“勾引别人的丈夫欢爱是一种什么体验?”
……
阅读量高不?
超高!
人人都觉得这题目污,可是人人都忍不住打开,人性既如此。
也许一边偷偷看,一边又在骂公众号小编怎么这么污呢,去投诉一下。
里面都是小说,有很多都是虚构的成分的,不缺乏一些情欲描写。
我发到群里,问,这样的题目和内容大家敢起敢写么?
基本都是说,不敢。
有一个说,别说内容,连这样的标题都绝对不敢用。注意用的词,是“绝对”。
其实,这是一个心理关,更是一种能力。
目前,我也不敢,根本没有这个心力,我也算写作小白!
我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把初恋故事、哭过的、恨过的,甚至情欲,什么报复心理等都写出来,这就算真正突破敢写的关口了。
即冲破世俗的眼光,这样的思考,文字就有深刻了。
凡是一切有点名气的作家,我发现都有大量的情欲描写,莫言、陈忠实、刘震云……
作家是少数的,这路,长呢!
《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重要作品,分为两部: 《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出版于2009年,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
《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
采用拟话本的叙事方式,从一条线索捋出另一条线索,每条线索都给你一一道来。
比如,小说一开篇先讲杨百顺的爹与赶大车的老马之间的关系,扯出了镇上铁匠老李的故事,而这衍生出的故事里,又扯出老李与母亲之间的纠葛,那么长的篇幅,只是为了说清一句话——卖豆腐的老杨和赶大车的老马“不过心”,或者说,“老杨跟老马过心,老马跟老杨不过心”。一直这样缠绕下去,就会迎头撞上宿命。
《一句顶一万句》就是宿命的,它的叙事也遵循着“因果循环”之说,凡事皆有其固,每个人物都有其来龙去脉。这是典型的中国世情小说的叙事模式。世间之事,“每个事中皆有原委,每个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几道弯”。
《一句顶一万句》表现手法很独特,按照白烨所称的“言语流”小说来定义,刘震云用“喷空”的方式写作,这类似四川的摆龙门阵,像河流一样流到哪算哪。
这又被李敬泽誉为“读《一句顶一万句》,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这种眼光是中国小说的‘国风’”辊辑讹。
应该说刘震云的这两种表达方式,其实都是找朋友必备的方式,一个是找话,一个是找人。
说些闲言碎语可能会引发共鸣,结识一批、再结识一批或许可以觅到投缘之人。这样表达不仅有效地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而且紧扣中心,表达了在跨越了现实和历史,消融了城乡和地域之后,在这样一种局促的、混乱的流走交往之中中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精神上难以言表的寂寞。
这是一种在工于心计的社交安排之下,看似重视亲情、友情乃至族群之情的文化下潜伏的却是心灵的寂寞,以及为解脱寂寞而进行的小心翼翼的知己找寻。
想了解人性?推荐《一句顶一万句》。
优秀作品,值得如此推荐!
二.精彩语句:
1、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2、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3、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4、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5、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6、人分这么几种:不认识,认识,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当面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几个。
7、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
8、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
9、人相互已有隔阂,对方便无做得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
10、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三、其他延伸:作者简介
刘震云,男,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乡延津人。1987年后连续发表《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文学创作专业技术一级。2011年8月20日,作品《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今天讨论:分享人生中一件很真实的事情,如你恨过谁,想报复过谁,甚至现在想起觉得有点愚蠢,我怎么会那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