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读书社

阅读打卡|92努力的目标

2025-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潇子雯

今天读完了《精进》,做好选择后,就要努力了,作者说,努力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它跟我们的资源和时间的配置、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息息相关。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要自我激励之外,更应该学习的是采取什么策略来优化我们努力的方式。

首先要学习的一条重要的优化策略,就是即刻行动。传统的教育体制总是教育我们要“准备好再上场”,比如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期末考试做准备,学习技能是为了毕业后工作做准备。但作者认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解决的问题,也总有我们欠缺的能力。

当今这个时代,信息万变,也许这时候预想完美无缺的东西,等到真正推出市场后,市场可能已经发生转变。所以,与其坐时机成熟,不如从现在就开始。

即刻行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可以从完成“最小化可行产品”开始,边做边调整,这样进步反而会更快。

作者举了个例子,想要成为专栏作家,与其想要憋大招,等到自己积累足够的经验或是能一口气写出一本书才开始动笔,倒不如先设计一个最小可交付产品,比如每天坚持写1000字的文章,然后将这些作品分享出去,看看市场对你的作品反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快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除了即刻行动,快速分解任务,找到工作的核心任务则是我们要学习的另一条重要的优化策略。

在这里,作者向介绍了一个任务分解方法,三文治模型。三文治是上下两块面包夹着中间金枪鱼部分,这部分就是这个三文治最精华的部分。事实上,大多数任务也有这么一个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是最棘手的部分。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掉”了,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这个部分作者将它称之为“核心思考区间”

在现实中,我们会下意识逃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来分散我们任务。正如雷军所说的,我们常常用战略上的勤奋,来掩盖我们战术上的偷懒。

学会了立即行动,分解任务,我们还需要培养成长型心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成长型心智的人坚信每个人都能拥有独特的优势,而且这种能力是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提升,因此,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能以更开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与此相反的则是僵固型心智的人,这一类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先天的,努力与否都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他们往往会固步自封,在遇到困难时也会比较容易放弃。

培养成长型心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说话习惯,将习惯性、绝对化的评价改成开放性、启发式的提问。比如,临危受命,接受一项新任务时,这时脑海里跳出来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我以前没接触过,肯定做不好”。但是成长型心智的人可能就会这样鼓励自己:“虽然没接触过,但是试一试,相信我会努力将它做好”。

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每个人的人生路径不同,跳出能力框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还需要找到自己的长板,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木桶理论说,一个人木桶所能容纳的水量,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对于团队来说,木桶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决定其绩效的往往不是团队能力最强的那个,而且能力最弱的那个。

但是在今天这个资源共享,互相协作的时代,因为大家第一眼更注重的就是你的优点是什么,你的实力被安排在哪个位置,能发挥最大效益。而且,你再怎么努力死磕短板,它也无法变成你的长板。另外,看似没有任何“短板”时,反而看起来更像平庸无专长。

所以,与其花精力去补自己的短板,倒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协作和外包的方式来弱化你的“短板”。

作者采用“杠铃策略”教我们更快地打磨长板,简单来说,就是同时采用两种极端的方式,一方面,投入80%的精力,投入到我们的主业上,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能快速达到这个领域的顶尖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则拿出剩余的20%的时间,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常识,比如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以捕捉未来可能存在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是很多人内心的梦想,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要怎样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接下来,就要行动了!先找找我的长板是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