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有一个词叫“幸福感”,人们会被问或者自问“幸福感怎样”?
整个社会也会有调查人们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也就是说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幸福感,有的人活得很幸福,有的人觉得很不幸。
但是《幸福的勇气》告诉你,任何人都能获得幸福。
《幸福的勇气》是日本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一本心理学普通读物。
它用对话的形式传达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积极人生哲学。
它能给每一个迷茫的人指明方向;
让每一个不幸的人变的幸福起来;
让每一位夫妻找到幸福的密码;
让每一位父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找到幸福;
让每一位老师把幸福传给学生;
让每一个人找到人生幸福的秘钥!
先简单介绍一下阿德勒和岸见一郎。
阿弗雷德阿德勒于 1870 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镇,家中六个孩子,父亲是一名做鼓舞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殷实。
在家中,阿德勒排行老三。老大很早就不在世了。老二是一位大他两岁处处引人注目的哥哥。
阿德勒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无难的。
他幼年就患有佝偻病,身体活动不便,4岁才学会走路。
5 岁那年他又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肺炎,连她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
所幸后来病情意外好转,挽救了他的性命。
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他还不幸遭遇了两次车祸。
可以说在他的童年生活里,疾病与死亡一直徘徊在他的身旁。
他一直是个很自卑的人,后来长大后从事过好几种职业,最终选择了心理学,主要帮助有问题和困难的儿童。
《自卑与超越》是他最主要的作品,他还撰写了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等著作,开创性的解决了问题儿童家庭教育诸多难题。
他自己也有幸福的婚姻家庭,还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岸见一郎,是日本一位作家。他自己也曾经非常自卑自己很矮。后来学习阿德勒后发现,矮也有矮的好处,不会让人有压迫感,更容易让人接近。
《幸福的勇气》是继《被讨厌的勇气》后岸见一郎的又一力作,本书共有五章内容。
第一章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第二章 为何要否定“赏罚”
第三章 由竞争原理到协作原理
第四章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
第五章 选择爱的人生
下面用问题的形式,分享书中几个重要的观点。
1 如何助力一个人自立?无论他是儿童还是成人。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其目标都是培养和促使孩子自立。帮助他培养自立的心态,养成自立的能力。
这一点,我想所有人都赞成。
但是往往我们得到的结果却是,有好多儿童依赖,不能独立,有好多成人也还是这种状态。
啃老,宅男,宅女,巨婴,源于不自立的违法犯罪,所有这些都不是他们的父母和曾经的老师想要的结果。
那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能自立呢?
书里说,教育的入口在于“尊重”,不是“干涉”或者强迫,改变或者操控。
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儿童,都要去尊重他。
什么是尊重?
“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 尊重就是要努力的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要努力去发现那个人本身的价值。并且进一步帮助其成长发展,这才是尊重,在企图操控和矫正他人的态度中,根本没有丝毫尊重。”
只有父母尊重孩子,老师尊重学生,他们才能找回自立的勇气。
也许你会说,作为父母你会说,只是尊重他不会有任何改变呀?
你可能觉得没办法,让他去到你认为的好习惯和优秀的水平。
但是真实情况是,你没办法通过命令强迫说教这样的不尊重的方式,让他去到你认为的好习惯和优秀的水平。
这就像拉着牛马到河边,但是你没办法让他喝水。
尊重会让他愿意养他以为的好习惯和他想要的优秀水平。
那么如何做到“尊重”呢?
尊重不是强迫,不是命令,不是企图改变别人。
那尊重是什么呢?如何做到尊重呢?
第一步是“关心他人兴趣”。
也就是培养共同体感觉,英文叫social interest。
无论他沉迷游戏,还是在看违背社会良俗的书。
你都可以去关心它,了解它,不仅仅是陪孩子,而且是投入其中愉快享受。
这时孩子才会感觉,被认可,被尊重,被平等对待,而不是仅仅被当做一个孩子。
你们在平等的位置上,有良好的关系,你的话就会是良言,很好的建议,会被听到和参考。
你想要求他达到的自立,才有可能从行动到认知,有效的传递到他那里。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要行动起来,去关心孩子的兴趣了呢。
2 过去决定了现在,还是现在决定了过去?
一般我们说过去决定了现在,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阿德勒说的不是这一点。他是说思想层面。
无论自己现在是多大年龄,当下的片刻时间是没有办法回顾所有的过去的全部的。
之所以有的人会觉得自己的过去很幸福,感谢某人某人,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很不幸讨厌某人某人。
是因为他的现在决定了,现在这一刻想到的过去。
如果他对于现在自己的状态很满意,那么他想到的过去的事情都会是正面的,积极的,觉得那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帮助到了自己。
而如果他对自己现状不满意,他就会觉得他过去的经历和交往的人,导致了他现在的情况。
比如一个从小就没有了父母的人,他长大后凭借勤奋努力,改变了命运,过上了自己满意的生活。
他回顾过去,尽管会觉得心酸,但是他会想如果不是那样的苦和磨难,也许自己就不会那么勤奋上进,所以还应该感恩那些苦难。
而另一个同样境遇的人,长大后过得穷困潦倒,他会说,“我真可怜,如果我也想别人一样有父母关爱,不缺爱,不缺安全感,就有努力的底气了!”
就像一个故事里讲的,有小哥俩,他们的父亲,喝酒吸毒好吃懒做。
结果两个儿子长大后却有截然不同的样子。
老大和父亲一样,喝酒吸毒好吃懒做。
他说“他都这样了,我还能怎样!”
他把自己的过去说的非常糟糕,导致了今天自己的样子。
老二恰恰相反,非常优秀,过上了很好的满意的生活。
他说“爸爸都这样了,我不努力还能怎样!”
他觉得自己的过去对于自己的现在是有帮助的。
就像同一个班出来的学生,过得好的就会感恩老师,感恩母校,觉得他们对自己帮助很大。
其实是他自己很努力。
过得不好的就会感觉老师,上学,什么的,都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
其实是他自己不努力。
所以过去到底是怎样的,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有不同的色彩,是不一样。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现在决定了过去。
你过好,就会想到那些对你有帮助的事,过不好就会想到那些对你不好的事或者有伤害的事。
过去的事有无数个。
3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道具,三棱镜,有三个面。
也代表了人们内心的三个面相,或者说状态。
选择哪一个面相,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三个面相分别是: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以后怎么做?
几乎每一个来到心里咨询师面前的咨询者,看到这个三棱镜,理智考虑都会选择“以后怎么做?”
但是问题在于,在现实当中,人们往往会陷在前两者当中。
或者觉得他人很可恶,做了许多对自己不好的事,导致了自己现在情况。
或者觉得自己很可怜,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
没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状态,只有不断行动,不断想办法改进,不断想“以后怎么样做?”才能达到我想要的样子,才能真正到达那种样子。
我们看到了阻碍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因为“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那么我们就去掉这两种心态,持续不断的想“以后怎么做?”并且持续行动。
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先分享这三个点吧,整本书会系统的,一步一步的打破你的许多认知,教你如何去幸福,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想要幸福的人读起来吧!
《幸福的勇气》告诉你,有勇气就能得到幸福,你和我一样想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