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经常听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至于出处,倒没有太过于深究。
一个说法是,按照天体运行规律,农历十五的时候其实还未到全盛节点,十六就刚好到了,所以严格说十六的月亮比十五的圆。
还听过一个说法,《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多年来早已唱红大江南北,据说当时,创作人获得的稿费是16元,从而又流传开这说法。
不管哪一种,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对我自己家今年情况来说,觉得正合适。十五晚过得太狼狈,身心疲惫,几无笑语,太冷清了,一点都不像是过节。
今天八月十六,早上妻子终于退完烧了,头也不痛了。天气也给力,仿佛是在努力为节后的人们再献上好礼。早餐之后,带着小娃,我们仨一起去逛了下公园,小家伙像往常一样滑滑梯,喂喂鱼,到处攀爬着,全然不顾身穿的是新裙子,略古风的那种。看到路边摊贩在买各式小宠物,挨个摸了下小鸡小鸭,脑洞大开的她还想养兔子,被爸爸一票否决了。
晚上,市里全力新搞的“城事文化节”还正如火如荼,虽然讨厌挤人头,但为了弥补失落的中秋节气,我们还是带着三宝小逛一会街。在特意营造的古风街道,看着两旁设置精致的展台,不时给三宝来一张照。剪纸、芒编、陶泥小手工、琴棋书画、古风服装与头饰,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结果逛一圈后一样也没买。
三宝也蛮乖,喜欢的东西会先问问爸爸,那个贵吗?说贵的直接就忽略掉了。弄得爸爸在心里反省是否是将“购物先看价格承不承受得起”之理念灌输得太早给她。
再后来,去水果店,买点石榴、栗子回来。大女儿把石榴掰了满满一大碟,妻子自己炒了栗子。然后一家老小在一起,一边吃着水果,一边看着老版的《西游记》,时不时也能闹出点笑声。这,才是过节该有的气氛吧。
月饼还是没人动。也好几年没专门买月饼吃了,买的都是要送人的,吃的都是等公司发的。也有三四盒,随意放在小孩房间的地上。
依稀想起,年少时,自己对月饼的望眼欲穿。直到现在,我还是个对零食没诱惑力的人,只要出去逛,总想搞点能吃的回家放着。但小的时候,实在太穷,月饼对于我,就如一份超级美食,特别特别的香。
那时,大概是中秋前几天,父亲就会去镇上,买一筒本地月饼回来,最简单的包装,最实惠的价格,一张普通油纸包着四个月饼,不记得多少钱了。我只见父亲郑重地把它放到米缸里保存,还嘱咐我们,要等到中秋那晚才可以吃。
我们家当时加上奶奶,六口人了,平分都是不够一人一个饼的,按我那时幼小心灵的想法,就算分我一整个饼,都能很快吃完。曾经,还动过念头,要不要偷偷掰一半提前吃,实在是太诱人了。当然,这想法是不敢付诸行动的。一直到小学结束,都没得尝过整只月饼的完整滋味。
如今,月饼早已从儿时心念的美食,变成普通零食一样了。本省销量第一的黄记,吃过几年;外省的几大老牌,也都尝试过。可是,感觉再也不像小时候小镇上最便宜的月饼那么诱人了。娃们更加,早就不稀罕月饼了。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念想,也许他们,也是需换换别的追求了。
十五月亮十六圆,也挺好。不管什么节,有念想,有追求,人团圆,家安康,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