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那句“有勇气改变你能改变的,平静地接受你改变不了的,智者能分辨出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身上有些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而另一些行为和特征却改变不了,赛利格曼从生物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和自我提升的角度,引导读者了解那些靠意志力可以改变的行为以及可以改变的程度。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行为,他鼓励我们鼓足勇气,用积极的态度去改变它们,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变技巧;对于那些有着一定生理限制的行为和人格特质,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它们,但赛利格曼建议我们用宽大的胸襟接纳他们,鼓励我们学习一些能更好地应对它们的技巧和方法,尽量使它们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具体有哪些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他认为和三个维度有关:一是生理;二是证据;三是力量。
1.假如心理状态是早已准备好的或遗传的,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那么它就很难被改变,假如心理状态不是早已准备好的,而只是一种习惯,那么它就比较容易改变。
2.潜藏在问题底下的信念越容易被证实,就越难被推翻,也越难被改变。
3.假如问题底下的信念是力量很强的,它就很难被改变;假如这个信念较无力,它就很容易被改变。
比如他在书中提到的难以改变的有:
性别认同、性取向、PTSD、超重、酗酒等。
可以改变的是焦虑、恐惧、惊恐、抑郁、愤慨等消极情绪,通过我们的自我提升、冥想放松或者药物的作用可以降低或消除。书中也提供了很多改善的方法,比如认知疗法、电击疗法、冥想放松练习等,这一部分基本是跳过读的,有一些心理学基础,比较熟悉。
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点:
1.药的真正作用是制造出另一个比较轻微的疾病,只是我们误把这个真正作用当成了副作用。
2.压制怒气会让人更容易生病吗?事实证明,脾气暴躁、大发雷霆才是罪魁祸首,而不是压制怒气。
3.如果孩子看到成人吵架后能得出一个明确的解决办法,他们就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