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更文800字点赞简友广场

少要一点,马上行动

2023-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湘Via

昨天写了一篇《收藏》,讨论了自己这么多年收集过的东西,收到很多文友的反馈,没想到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爱好。

其实我也有现在还在收藏的东西,购物袋(觉得用塑料袋不准确,因为还有买衣服和鞋子送的纸袋)和自己觉得写得美的、有意义的或者科普类的文章。原因很简单,总以为有天会用得上。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它们没那么重要了。李雪琴讲她东北老家有一个习惯,就是什么袋子都先攒起来放到柜子里,当有一天你不知道用什么装一个东西时,你就在这些袋子中去找,总有一个适合你。

我认为对于人的各种经历和知识储备来说,这个塑料袋理论还是蛮有意义的,但如果就从收集塑料袋本身来说意义不大。一占地方,二会发旧,三不知何时能用上,四看见时徒增烦恼。

超市限塑,现在用的都是可降解的塑料袋,用一次也就基本报销了。但在水果店或是菜市场还是一样,所以一个星期下来,家里堆塑料袋的地方就成一座小山。

因为有买专门的垃圾袋,所以用时不习惯或根本不记得用存的塑料袋。要命的是还舍不得扔,怕要用上或者有一种心理会提醒自己下次肯定会记得用。

好的文章也一样,因为现在收藏特别简单,点一下收藏按钮就可以,但我发现收藏过的文章我很少再回头看。哪怕是觉得标题就很吸引人,我一定会喜欢,先收藏起来,我有时间再去看,其实就是再也不会看。

想想手抄书、手抄笔记的年代,为什么那些人对他所学过和所领悟过的东西记得那么牢,就像我父亲会背200多字的《怨郎诗》一样,他在抄的时候就在背,就在不停地琢磨,为己所用,这才是真正的收藏。

现在人们都说要断舍离,给人生做减法,我内心是很支持这种观点的。但我不是那么绝对,比如有一种人的观点就是除了最基本的吃喝,其它一切都不需要,完全把自己的家变成禁欲系的,空空荡荡,我认为也没有那个必要。

我的观点是少要一点,马上行动。比如怎么解决塑料袋问题?我去买了基本可永久使用的环保袋,在不易带或者忘记带的时候拿回来的塑料袋,就立马用起来,不要想着先储存起来。

对于好的文章,看到觉得有用的就立马思索这可不可以当我最近几天的素材,越快运用到越好,这很能对应我们的日更。或者当时认为以后可能能用到的句子或段落,就把它储存到电子笔记上。

这样就会有一个做笔记的动作,就会在脑袋里取舍我要不要去做这项任务,尤其我这种懒人,可能就会放弃。这样一来真正收藏的频率就会减少。

如果是当时就激发我能写篇文章出来的,我就直接截图。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我的手机一直在提醒我“iCloud储存空间已满,新的照片和视频将不会同步至iCloud”,本来我还挺着急,在想要不要去购买它的空间,后来一想,这不给我断舍离提供了一条明路吗?

我得积极地删除我的照片,觉得有用的就尽快用掉,拍照时也会注意筛选。其实储存那么多也不都是那么有意义的,或者一定具备我们当时所想的意义,就这样的,我变成了享受空间不够用的状态。

今天我读到一篇叫《停在意犹未尽处》的文章,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就说如果对一件事情做了计划,比如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每天只写两个小时,贵在持续,而不能因一时的热情,今天写四个小时,明天就不写了。

一旦停歇,人就有了一种懈怠的想法,那我可能就今天也不想写,明天也不想写了。这跟我们的日更也很像,就是要培养一种持续下去的习惯。不贪多才能求精,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砝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