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玩起来,纸筒架也能有“魅力”
侗锦围巾、夏布包包、书院印章、铜官窑瓷器、小郁竹灯具……在本次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中,众多湖湘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家居结合,使得文创产品迅速走进生活。
而一款以“锦画银钩”为名的参赛作品,将湖南苗族传统文化与“非遗”织锦相结合设计成纸筒架,苗族图腾与织锦图案相辅相成极大地突显湖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不仅颠覆大众对文创产品的认知,更获得大赛评审专家团的赞许,成功入围20强。
锦画银钩,苗族特色联手非遗织锦
“湖南湘西苗族银饰的造型与图腾元素与织锦的图案元素,将两者互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推广湘西苗族银饰文化与湖南织锦文化的传播。”说起设计初衷,作品设计者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刘佳雯告诉记者,希望能作品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注意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非遗织锦的魅力所在。
据悉,图腾是指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载体,通常用来做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在湘西苗族的发展历史中,图腾影响苗族的方方面面,舞蹈、服饰、纹身、旗帜、雕刻、神话传说等无不存在。
织锦则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编幅精巧、纹样繁多、色彩绚丽、风格朴质等特点。纹样内容大多与当时的认知、观念密切相关,多以珍奇瑞兽,花鸟草木为主,更有以所属民族流传的神话故事有关。民间织锦不仅继承着历代织锦精华、融入有所属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更是少数民族热爱生活的写照。
▲作品模型展示
轮回再生,传统工艺走进日常生活
“市面上看到的纸筒架造型基本一样,并没有属于它的独特性,可以说纸筒架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在刘佳雯看来,作品本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民族特色也十分浓厚,未来可与少数民族地区景点及酒店进行合作,将其打造为一件旅游类纪念品。
采用牛角造型是否过于尖锐?使用的图腾与整体造型的大小是否协调?怎样能够更好的悬挂住纸巾,让其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刘佳雯告诉记者,在作品转化过程中,自己曾考虑过诸多因素。好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学院讲师李浩对设计草图、电脑模型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在作品设计整体方案上,学院副教授黎波做出明确指导,使得作品快速转化落地,并得到专家的认可,成功入围20强。
“参赛过程充满紧张,竞争十分激烈,其他选手的作品十分精美。通过参赛,除了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更多的是对文创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刘佳雯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把苗族与织锦两者文化进行更好的结合,并且能够衍生出更多的产品,“不局限于纸筒架,并且将对元素进行简化与抽象化,利用该元素做出更多更加精美实用的产品。”
▲作品模型展示
师徒同心,民族文化接轨现代技术
“要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创作品了解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认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黎波评价指出,锦画银钩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实现跨界与融合,织锦与苗饰也相辅相成,在追求美观的同时,并且实现纸筒架的基本功能。
李浩向记者透露,从2016年底开始,学院文创团队便以“湖南少数民族织锦技艺与产品开发研究”为依托,在老师的指导下,致力于将传统织锦艺术与产品设计结合,进行产业化生产及推广,旨在达到传承织锦文化的目的。
而在这次文创大赛过程中,学院文创团队设计出多款以织锦为元素的文创产品,如以织锦为装饰的穿衣镜、提取织锦图案元素的印章、使用织锦作为装饰的充电宝以及织锦元素的文具套装等,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未来的设计方向一定和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有关。”黎波表示,将继续带领学生寻找湖南特色素材提取其文化特色内涵。结合当地加工企业,联合工业园的推广平台进行产学研的文化产品研发,并与现代加工生产工艺接轨。
▲作品模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