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旧知识之间无法顺利衔接,到底是为什么呢?
多年前的我时常羡慕那些一学就通的人,他们似乎拥有学习的神奇钥匙,无需花多少时间就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神奇的金钥匙如果向他们请教,听到的都是些耳熟能详的学习方法,其中重复最多的一点就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可当时的我始终无法悟透其中的要领,时常沮丧不已!
有时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昨天与网友之间的交流分享,却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这个卡了很长时间的点终于找到破解的思路!原来如此简单!今天我把它梳理出来,与你分享:
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也是碎片化的知识集合,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系统化整合。
碎片化的知识堆积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出在这里!为何学了很多内容,总是感觉自己没有更快成长?这背后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学习框架没有随之更新迭代!
知识体系本身也是需要不断修正的,我就用大家熟悉的输入——整理——输出这个闭环打个比方:
在学校形成的知识系统对应的是静态知识,只要掌握老师上课——完成作业——复习考试这样的闭环基本上就能完成学习任务。
而离开学校后我们要学习的都是动态知识——不仅要弄懂知识背后的原理逻辑,还要多多上手实操,积累经验,这个闭环就需要升级迭代,形成自学——实践——复盘的新闭环。
也就是说成年后我们所学知识,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再反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复盘的重要性可现实经历告诉我,这个闭环的形成没有那么容易,从别人的架构到自己的体系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大部分人往往都是在某一方面更加擅长,有的人自学能力强,理论知识积累丰厚;有的人更擅长在实践中学习,经验积累超过很多牛人。
可二者都缺失了复盘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反思总结才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沉淀下来,形成清晰的脉络和思路!
也只有复盘才能打通知识与经验之间的通道,并且把宏观套路和微观体感结合起来刻意练习,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把时间的复利效应放大,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才能真正找到最关键的那个(些)节点!如是,才能避免浪费时间,踩中同样的深坑!
就像围棋高手一样,他们脑中积累了大量棋局,经常复盘反思,找到更多更好的破解思路,日积月累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经验系统,令一般棋手望尘莫及!
所以从这点出发,我悟到新旧知识连接的背后其实还是新旧学习方法的连接!
当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想要顺利与旧的知识之间连接,首先要自我检查一下原有的学习方法需不需要同步迭代。
如果自我感觉二者之间无法顺利衔接,那么不妨停下来去思考一下,如何升级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之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这就像我们去银行存钱,始终只能享受单利计息!
而银行把我们存的钱拿去放贷,却使用复利计息!利滚利的方式不正和学习一样吗?
当我们懂得学习方法的升级迭代之后,虽然开始花的时间比较长,进展缓慢,但只要打通这个环节,后面的进步就像复利效应滚雪球一样!
而忽略这一点,学习不就和单利效应一致吗?即使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仍然没有期盼中的奇迹出现!
今天我把它写出来,是因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就走过这样的弯路,百般苦思不得其解!因为我很努力地学习过,但花了很多时间依然进展缓慢!
后来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感觉自己就像个电脑硬盘,存储了大量信息,可就是无法内化利用;可当有人来点拨我的时候,硬盘里面就会激活很多个零碎的亮点,那一刻别人羡慕的眼光只会带给我更多的焦虑!
电脑硬盘因为我自己最清楚:我没有办法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顺利衔接,学再多的东西都只能收取银行存款的一点点单利计息!
可这样下去学得再多,学到的东西不仅没用,犹如一堆砖头的堆砌,而且我原有的知识体系还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迭代,变得贬值落伍!
后来我就停了下来,在网络上搜索漂移,去寻找牛人的学习方法,但别人的不一定自己受用,还可能水土不服!
所以我又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直到最后自己彻底沉淀下来,明白这个道理:只有自己打造的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
从那以后,我慢慢在实践中摸索,把别人的框架拿来拆解,再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直到形成自己的“知识拼图”!
当我走到今天这一步时,感觉自己终于理清来龙去脉,学习不再是一堆知识的拼凑,而是掌握实锤高效的方法之后的厚积薄发!
所以我现在看书学习还是比别人慢,因为我经常复盘,反思总结是我最为看重的一点!
就像围棋高手一样,他们经常研究棋局,不厌其烦,哪怕是已经烂熟于心的残局。
柯洁与李世石因为多年后的我才真正开窍:只有不断复习总结,才能真正悟透所学!创新也是来自于无数次的重复模仿,围棋高手就是在这样的思路操练之下,最后找到破解困局的新思路的!
所以,学习从来都不晚,只要打通其中的五经六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就能像武林高手一样,学遍天下的武功,最后创出自己独步武林的招式来!
文章所有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