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后记》
2022-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彼岸之语
摘录
1素材虽非全部勘证得来,而少时听上辈人讲得真多,记忆半新,道来或可十不离九。且半世浪迹江湖,自有高人赠我多部幽史僻典,籀读一过,犂然心动。异哉,盗亦有道,道亦有盗。
2耶诞将临,家家枞树,户户彩烛,徐家汇教区号称东方梵蒂冈,主体建筑媲美巴黎圣母院。
3有道是凡混血儿或私生子往往特别聪明,当年的上海,亦东西方文明之混血也,每多私生也——我对“海派”辄作如是观,故见其大,故见其失,故见其一去不复返。再会吧,再会吧,从前的上海人。
这篇是这本书的后记,对旧上海的回顾就到此为止了。
读罢木心先生赋上海,我没话可说,木心先生说:再会吧,过去的上海人。
过去的上海人,是斑驳的,混杂的,近看远看总有不一样,所以有那么多人,说上海事,说上海人。上海该高兴呢,还是该悲哀。
这可是上海的旧事,木心先生写的上海“上流”社会的人的生活,活动,心态,虽深刻,却也带着夸张。
上海通五湖四海,她的驳杂并非原生,是浑搭着别样气血,先生说它混血也好,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是时代赋于它的,各种风流文化混合而成。
上海的文化不高雅,也不下流,我们不能下任何定论,因为它是特定年代下的产物,是时代洪流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