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而又简单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
有一天,在上班的时候,我的一位女同事向我吐槽道:“真是受不了!我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老师竟然要求他们画思维导图,画出周末活动的安排,连我都还不知道什么是思维导图呢,你说让我儿子怎么完成这个作业?”
我告诉她,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非常容易学。在告诉她思维导图的大致方法后,我建议她好好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书中有很多实用的案例,参照书中的方法,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画出思维导图来。
《日常生活中思维导图》是日本的矢岛美由希所著的一本书。矢岛美由希是日本Re Prism株式会社法人代表,英国ThinkBuzan公司授权培训师。目前在全日本各地巡回举办思维导图讲座,通过教练式培训和育儿咨询使无数普通民众受益。
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原用于提升记忆的方法。思维导图运用线条、颜色(或符号)、图像,使用关键词汇、放射性思考方法,调动左右两边大脑,激发思考能力,加深人的记忆。后来,东尼在大学讲授心理学时,用思维导图代替了列表形式的板书,从而吸引了学生更加专心听讲。
本书提到: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除了帮助我们学习和记忆外,它同时还可以训练人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对左右脑的开发利用,从而帮助我们解决人生的其他问题。比如生活中的各类烦恼,上至应对地震、海啸等紧急情况,下至制定购物清单,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辅导孩子功课,思维导图总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同时有很多急待处理的事情,似乎每件都很重要,不知先处理哪一件才好。每天都觉得又忙又累,但还是积压了一大堆的事情做不完。对于这种状态,我们可以把纷乱的事情陈列在思维导图里,把事情细化。思维导图能让我们把握事情的全局,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明确“什么事情该做”,确认“优先级”和“可行性”,从而更有序、有效地处理各种杂乱的事情。
在读这本书之前,每次制订工作或学习计划,我都习惯用分类列表的方式,但每次列完后,如果发现有遗漏的地方,或有新的想法要补充时,就要对列表做调整。在电脑上修改还比较方便,若是在纸上的手工列表,只得重新列一份。读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思维导图与分项列表的区别,也是思维导图的优点——便于补充、延伸分支可促进思考、可把杂乱的想法全部呈现出来、可看到思维的全过程、能反映了突然生发的念头等。所以,以后我再制订计划时,我都是选用思维导图。
这本书里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案例供读者参考,但最重要的内容是教会我们怎么画思维导图,方法非常简单,就连家庭主妇和孩子能够一学就会:
1、用一张纯白色的纸,在纸的中央绘画彩色图像;
2、连接中央图像画出主干线条,主干线条加粗;
3、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内容;
4、延伸下一层的线条;
5、分一个分支用一个词语概括;
6、运用层次表达结构。
很多人在学习画思维导图之前,总担心画不好,画得不够漂亮而不敢去尝试。为此,作者在书中总结一套原则:“TEFCAS”,也就是是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和成功(Success)。这套原则,不仅用在绘制思维导图上,也可应用于学习其他的技能或知识,勇于尝试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通过反复地练习,不断总结经验,一定会取得进步。
我在写这篇书评之前,我尝试用思维导图列下了我的写作提纲,围绕我的标题,确定了我想表达的内容,清晰了文章的排序,再次验证了思维导图的简单实用。
神奇而又简单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最后再提一下,我的那位女同事后来跟我说:原来画思维导图真的很容易很好用,我儿子已经学会了,而且画得很好,用思维导图把周末的活动安排得很有条理,还得到了老师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