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做事,快乐其中
我关注了三个公众号,一个叫《美物计》,一个叫《古典书城》,一个叫《寻匠之美》。
自从不做新闻后,很久都不咋关注公共号了,那种一不看新闻就担心错过整个世界的想法早已淡去。但现在每天都会看这几个公共号。
去年在立心馆,第一次做演讲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话题,也就是为什么我弃新闻而学国学。新闻可以给我思考和新鲜感,但却无法让我的灵魂得到宁静。批判过头的思维时刻像紧绷着的弦,唯恐天下不乱。我知道,这样的生活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批判和言论在中国基本没有生存的土壤,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好听的,喜鹊报喜谁都不会嫌它聒噪,但乌鸦呕哑嘲哳却令人厌烦不已。花剌子模的信使,没人喜欢,尤其是在古老的中国。
不做新闻不看新闻的那段日子,心情平静了很多,自己的心被中国传统文化滋润的慢慢变得温暖和柔和。无论是孔夫子的“学尤不及,犹恐失之”,还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是唐诗宋词里的豪迈和浅吟低唱,她们都如甘霖撒在自己精神的根部,屏住呼吸便能听到呲呲的破土而出声。
再后来,自己接触了手机摄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我的世界全是这些东西。对于光线、色彩、构图等,我变得出奇的敏感。这种敏感,不是画家那种,而是属于诗人那种。以诗人的眼光观世界,天地无不洋溢着流光溢彩的美,诚如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我把所有的精神全放在了感受身边美好上面,去用镜头观察思考世界,然后把它们记录下来,那种舒畅劲儿,别提了。去把一些烦恼抛之脑后,慢慢地把对世界的思考节奏放缓拉长。不,不是思考,准确地说是体验或体悟。美是不需要思考的,思考是难以靠近美的,有时甚至还会南辕北辙。这一点,我以禅宗和庄子的思想做支撑,它们构架了我整个美学观念的基础。
慢慢地,你会发现,世界是简单的,没那么复杂。简单了,你就快乐了,坐那就能面带喜悦的那种快乐。那时,我发现,得要用心去做一些事,一些不负韶华的有意义的事,一些能把时间镌刻其上当作装饰的事了。
今儿在《中国元素》上看到一句话,李宗盛写的广告词,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何谓匠人?匠人就是用心慢慢做事的人,它们追求精致以对抗浮华和喧嚣的时代,大为震撼。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境界和人生状态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人三十年做一件事,一个人把废弃的木头变成了艺术品,一个人几十年只做修复古建筑的事,一个人在富阳富春江江畔按照《富春山居图》改造了一个村落,一个人为了推敲西游记的插曲而苦思冥想,一个人为了给《葬花吟》配曲而在钢琴边哭泣……听到这么多的故事,内心是震撼的,那种震撼和三年前听《大师玄奘》时的感受一样。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状态么?
把生活中的一切小事都当作素材,用一颗匠心去慢慢精心雕琢,不急不躁,在每一份对精致的追求与感动中留住光阴,留住永恒,而快乐也就生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