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
1
晚上逛街,在店里看见年轻的父亲正在教孩子做家庭作业。
“二四多少?你说呀!二四得几?”
“十、十六......”
“啪!”一本书摔在桌上“二四十六?你咋算的?二四十六?那你说,二二多少?二二多少?说呀!你说呀?”
“二二...二二,嗯,嗯,得八...”
“你、你,你天天读得什么牛筋书?嗯,老子是...”
正面对的是父亲因狰狞无奈近乎扭曲的脸孔,一个小胖子背对着趴在小桌子上,瑟瑟发抖。
此时的孩子已经被吼得晕头转向,已经完全懵圈,脑袋里一桶浆糊,根本就不是学习的状态,再吼他也无济于事。
2
老杨明天要做手术,今天的任务就是完成所有术前检查,检查做完时,正好是饭点,便到食堂简单吃了一口。席间,他谈到了自已的老婆。
老婆生于旧式大家族,打小酷爱读书,可惜初中毕业就因家中变故离开了学校,这里那里的折腾了几年,年纪一大把也没折腾出个名堂,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嫁给了他,所以她一辈子都觉得不甘心,似乎全世界都亏欠着她。于是,跟谁的互动她都有本事把它变为一场战斗,斗天斗地,其乐无穷,搬家几次也没见她处到个能来往的邻居。别人是处处结缘,结善缘,她是处处结仇,结深仇。
“她从嫁给我那天起,就开始吵闹,天天吵、天天争,每次争执,都要说上百句 ‘我就是比你强,你就是不如我’,他一辈子都看不起我......其实,她家那几个兄弟姐妹,都是一味菜,自以为是!”
“我是从来不跟她记仇,否则的话,只要不帮她打针这一条,就能拿住她...唉,五十多年了,但凡她要是懂得反省,懂得稍微控制一下自已的情绪,凭她的能力,是肯定能做出点成绩来,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还是只能在家里跟我抱怨和争执。”
“你知不知道,她识的那几个字用处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写上访材料!那些年,她天天关在自已屋里,写了好多上访材料,一到领导接待日就去守着递材料,回来再写。这几年嘛,也是年纪大了,身体也差不多了,才稍微安稳些。不过,她也只是把眼光转移到盯在自已的身体上而已,每个月都要到医院看几次病,药是一大包一大包地配回家,一天吃六七回。唉,她这辈子就这样了,管她喽。”
3
刘晓艳活到知天命的年纪,才稍微咂摸出点味来,自已的一生的走向原本应该不是这样,而应该像自已的母亲,因为她们的性格太相似了,完全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心比天高,一样的怨天尤人,一样的自以为是。
阻挡她差点走上母亲抱怨的一生的道路的原因应该有两点,一是她遇到了和自已完全不一样的身边人,二是她一直没有放弃读书。
刘晓艳的爱人脾气和她完全是两个极端,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不钻牛角尖、不斤斤计较,时常挂在嘴边一句话: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他做人做事都是懒洋洋的样子,家里什么东西坏了,如果继续需要,就重置,绝对不会因为物件珍贵而用得小心翼翼。在他那里,不过就是个物件,坏了重买就得了。
衣服,肯定是扔洗衣机,洗几次坏了,重买。,
工作上的事情被批评了,或者遇到不顺心时,睡一觉就烟消云散,绝对不让它过夜。
刘晓艳爱人完全不是会哄人开心的男人,但他从不抱怨什么,只是像个佛爷一样杵在身边,就稳稳地定住了家的方向。
再加上他的那句口头禅“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竟让他身边的人都很安心。
爱人那种与世无争,永远都觉得岁月静好的样子,常令刘晓艳想起母亲。
母亲并不是市井无知之徒,也是出身书香世家。只是没有能力消化家族文化糟粕,便带着嫁到夫家。夫家是普通农家,没什么文化,既没办法满足母亲一心向上攀登的欲望,也没能力母亲契合生命深处的灵魂。
更糟糕的是,父亲本就出身社会最底层,再加上幼时遭受饥饿和困顿的记忆的深刻烙印,性格里的劣根性便展现无疑:斤斤计较、贪小便宜、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得失、人云亦云、抱怨,等等
父母这种互不包容的性格与态度,让两个人展现出来的都是人性里最难看的一面,母亲越来越眼高于顶,父亲越来越人云亦云。
其实刘晓艳也挣扎过很多次,她的生命里烙下过太多父母亲家族的诅咒,曾经有一段时间,抱怨与哀伤差点将她占据。好在,她学习不辍,阅读涉猎广泛,时常反思,多年下来,虽不菩似提树下地顿悟来得惊心动魄,如醍醐灌顶,倒也有惊无险地活到知天命的年龄。
4
故事一里懵圈的小胖子,身边一个随时可能暴跳如雷的父亲,足以令他的求学之路走得异常艰难,甚至可能会在不恰当的时间里戛然而止。
故事二里老杨与天斗与地斗都其乐无穷的老婆,寻不到向上的助力,便把世间万象都当作假想敌,在自为以是里消耗了一辈子。
故事三里的刘晓艳,最终冲出家族诅咒的樊篱,除了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外,离不开身边人如定海神针般的滋养和陪伴。
我们可以选择在知识的海洋里,放开心胸,打开眼界,接纳世间百态,
我们也可以选择谁来做身边人,
我们更可以成为那个身边人,或温润如玉,或永远身披战袍,反正,它都在塑造和滋养自已,也在塑造和滋养自已的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