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奥斯卡获奖,国产电影是否应该反思?
2月10日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杜比剧院又一次拉开了帷幕。
在此之前,代表流媒体平台的Netflix已经凭借《婚姻故事》、《爱尔兰人》成功揽得多达24项大奖提名,刷新了其此前创下的奥斯卡历史记录。
当然,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在今年推出的《1917》、《好莱坞往事》、《朱迪》等几部热门佳作也注定了Netflix不可能实现一家独大的梦想,甚至于会在很大程度上压缩Netflix的获奖空间。
本来,流媒体平台与传统片商之间的针锋相对,《好莱坞往事》、《爱尔兰人》、《1917》等几部力作之间的较量就十分吸引眼球了。但韩国电影《寄生虫》有如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使这一届奥斯卡实现了真正的出人意料。
最终,《寄生虫》以四项奖项成功领跑,成为第92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消息传到中国,有人评论说,“这是亚洲电影取得的一次突破性成就”,也有人说“这是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的成果”,但同时,也不乏批评与反对之声,“这一一部平平淡淡的电影,看不出来它哪里好了”,“韩国人这一次又能吹嘘个十年八年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去看待《寄生虫》的获奖呢?
艺术无国界
在昨天的颁奖典礼上,出现了这样动人的一幕。
为了控制整个颁奖典礼的时长,按照举办方的规定,每一位奥斯卡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的时长不得超过五分钟。
然而,《寄生虫》一众主演的全体出动加上表达翻译,显然五分钟对于他们而言是远远不够。
但规定就是规定,当五分钟的时长一到,即便《寄生虫》一众制作人员仍旧没有结束自己的获奖感言,话筒也开始自动降下,灯光逐渐黯淡。
出人意料的一幕就在这时发生了,还没等台上《寄生虫》的一众主创表达抗议,台下一众好莱坞大腕就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U'p!Up!Up………”直到话筒重新升起,台上的一众主创重新掌握了发言权,台下的抗议才渐渐平息。
在美国逐渐回归保守主义和排外思想的今天,好莱坞的巨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独特方式向全球数以千万的观众发出了与政治不一样的声音,展现出了包容开放,创新进取的形象。
电影的创作者是有国界的,但是对一部电影好坏的评判却不应该存在国界。如今的好莱坞与之前数十年相比,俨然已经变得更加商业化。
传统电影公司为了生存和竞争,越来越注重于系列电影IP的发展,一切向钱看,而留给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空间则变得越来越小。
不过,好莱坞的电影人们显然没有忘记电影表演的初衷和对艺术价值的追求,正是对电影艺术发自心底的执著追求,使得台下的好莱坞大腕们不约而同地为《寄生虫》发出了属于的呼声。
还记得几个月前,当暑期大热的《哪咤之魔童降世》、《扫毒2:天地对决》与《谁先爱上他的》三部分别代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参选奥斯卡的电影纷纷落选时,国内持有反对与批评意见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有人直言说这是美国的排外思想表现。
但在《寄生虫》获奖之后,这样的说法,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荣耀始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
与其说这届奥斯卡的荣耀属于《寄生虫》,属于导演奉俊昊个人,属于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倒不如说这份荣耀属于共同努力奋进的几代韩国电影人。
包括奉俊昊在内,甚至比其更早走出国门的朴赞郁在探讨韩国电影发展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将本国电影创作的动力和灵感归结于好莱坞。
从早期的单纯学习和模仿,到后来借用好莱坞的叙事方式和镜头语言讲述本国故事,作为世界电影顶峰的好莱坞可以说伴随着韩国电影的成长。
罗泓轸、禹民镐、金秉祐等几代电影人一直在思考韩国电影发展出路究竟在何方?
可以说,如果没有早期这些电影人持续不断的思考与努力,为韩国电影后来的腾飞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后来的奉俊昊是很难创作出《寄生虫》这样名垂青史的佳作。
与日本的“生活流”、印度的现实主义类型电影相同的是,韩国电影人也逐渐将创作的主要方向转到社会、家庭与人性之中。
或是乱世枭雄,或是黑社会罪犯,亦或是阶级分化,色彩纷呈的电影选题和开放的创作环境赋予了韩国电影发展以极大的活力。
相比其他同行较为多样的电影主题选择,奉俊昊在电影创作的主题选择上,略显单一,贫富分化下的底层阶级和普通人生活是奉俊昊最常见的故事主角。
同时,注重剧本情节设置和镜头语言运用的他在创作速度上更是稳扎稳打,基本上一部作品从最初构思到最终完成常常需要耗费数年之久的时间。
就像如今摆在我们眼前的这部《寄生虫》,它的创作灵感和构思,一直可以追溯到五六年以前。
反观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起步和发展相比韩国电影来说不可谓不早,在电影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在亚洲众多国家中更是数一数二的,每年光是几所艺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都能组一个团。
但是直到今天,新世代下的国产电影佳作依旧是寥寥无几,这和国内国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影视作品创作管控制度,不成熟的资本注入以及电影市场起步晚等有密切的关联。
宽松的文化环境可以说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严格甚至可以说苛刻的管控之下,大量的国产商业电影至今依旧停留在一笑而过的层面上,完全没有实质性的独立思考内容。
诸如《疯狂的石头》等一些稍有些新意的电影作品,却又是对他国作品的纯粹模仿。
虽说美国有严格的电影分级制度,但是在电影内容并不会太多干预,毕竟一部商业电影为了赚钱是绝不会去挑战社会公知的。
创作者依旧享有较大程度的创作自由。
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从宣传到最终发行上映有一套成熟的机制。
一些制作规模较大的商业电影还会安排首映礼、观众见面会等各种活动来提升影片的知名度。
可以说,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离不开优秀的宣发,对于很多知名度并不是特别高的电影而言,宣发更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的中国商业电影相比之前十余年而言,在电影宣传发行上,已经从稚嫩脱胎换骨为成熟,这一点值得肯定。
在欧美,即便电影发行方和主创团队将电影吹得天花乱坠,电影的好坏还是取决于观众自己。
换言之,观众群体的整体审美水平对商业电影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单来说,只有当绝大多数观众自觉去抵制烂片,才会使电影发行方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
近几年的中国观众显然要比以往更加成熟,不会因为某个大牌明星就为一部烂片买单。
观众和电影发行方的互动,再加上商业电影间的平等竞争即构成了电影市场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可以说是好莱坞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依旧占据世界电影制高点的重要原因。
反观国内,观众与电影发行方之间的互动在加入了审核方之后逐渐变得畸形,而商业电影间的平等竞争在国家政策扶助和国产电影电影保护月面前更是无从谈起。
为了迎合公众和商业利益,好莱坞的创作一般是不与政治相挂钩的,即便你说许多商业大片的思想价值内核依旧是美利坚资本主义民主那套,但另一方面,每年依旧会有很多的作品对当前政治现状和国家政策进行尖锐的批判、讽刺。
就像前两年特朗普竞选总统的时候,好莱坞的诸多大腕几乎是自发形成的抵制,甚至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依旧在和他唱反调。
最后要谈的就是独立的电影评价机制,奥斯卡就是好莱坞独立评价体系的最大成果。
今天的中国在电影节和电影奖项设置上并不与其他电影大国逊色,但是在独立评价机制上依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韩国持续动荡的政治体制和其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江奇迹”和“韩潮”如今已然为世界所称道,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这无疑又会成为一个新的文化品牌。
作为韩国近邻和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又怎能自甘落后呢?
面对《寄生虫》在奥斯卡上的璀璨,我们不仅不能夜郎自大,而且还要谦虚学习,并在深刻的反省之中,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