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践行道学&修养健康&养生

陆羽的茶经都说了啥

2017-01-16  本文已影响276人  观复知常

文/观复知常 图/来源网络

陆羽茶经,举世闻名,然而其中古语甚多、专有名词更是很难明其意,古文又是有些复杂,以致现代很多人只闻其名,未读其文。

茶,享受生活

我也是闻名多年而未见真容,近日一时好奇,找来读读,领略了一番大概,来给大家献丑一下,先简单说说我的整体理解,其它的理解会专门成文。茶经用十章共讲了十个方面茶的知识。

第一,茶之源-茶文化的根-茶之叶

从何物可入茶说起,可谓从根上认识这个文化起源,何物可称茶,何物可为茗,各有讲究。

从茶树整体生长、茶树的根茎枝叶花实描绘茶的整体情况。

茶叶

再从茶的生长环境,如土壤、地理位置、采摘叶的大小、采摘季节等说明哪些可入茶,哪些不能入茶,甚至不能入茶的都不能称之为茶。

不能入茶的叶子,当茶喝了,不但无益甚至有害。误饮不能入茶的茶叶甚至会生病。并举了大家熟悉的人参进行类比,现今社会其实大家对人参也不了解了。

紫茶叶

关于是否可以入茶的茶叶让我想起现今西医和很多认知的问题。为什么古人觉得同为茶的叶子,长在山阳的可入茶、长在阴山坡谷不可为茶,把这些叶子拿到一块儿,表观上你甚至区别不出其中的任何差异,同样炮制后,一个喝起来有益健康,一个喝完甚至会生病。

这就是茶原料的讲究,现今制茶人其实还认可这样讲究的,只是喝茶人很多没了这个认知,同样的事实搬到西医或稍微换个说法世人就不认可了,比如入药的药材,比如做饭的原料、做酒的方式等。

陆羽通过大量的文化研究,分门别类的把茶从原料来源上进行了分类阐述,直接影响后世。但时至今日,我们又在模糊茶原料的分类方法,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卖弄。

第二,茶之具-采茶与制茶文化

采茶工具因采茶方式、难易程度等条件限制,发展出对应的采茶方式和采茶工具,盛放刚采到的茶叶原材料。

采茶姑娘我最美!

制作茶叶有一套流程,在这套流程中会用到不同的道具和放置场所,这样配合流程才是茶的正确制作方法,才能制作出好茶来。

有那么点韵味?

在这套程序中,有十六七种制茶、盛放、烤制等工具,且各有讲究。现今随着工艺的改善,可能很多都不用了吧。

晒茶

第三,茶之造-造茶文化

有了茶叶的来源,有了制茶的工具,接下来就是制茶、造茶了。

这是炒茶

每年农历二到四月间是采茶制茶的季节,怎样采怎样造,那都是一整套的工艺,需要上文的采茶、制茶的工具。

从采,到蒸、捣,再拍、焙,最后穿、封,形成茶,干茶可以储存。

从采到封各有步骤,各有要求,和现在日本的抹茶制作有点相似。这是一套可以传承的工艺,有方法、有技巧、有秘诀。

第四,茶之器-煮茶器具

煮茶也是一门技术活,还得用一套及其讲究的器具,不仅仅是那个壶,还有生火的工具一直到煮茶的工具。

风炉为生火的工具,有三才之分,八卦之别,有古代的讲究,还有风水文化,这都能玩出花样来。

还有生火的工具、夹碳的玩意,也挺好玩的。

灸茶,灸完还有专门的盛放工具,以免气味散失。哎,讲究。

连饮茶的碗都那么的讲究,越州的上等。好吧,果然是玩文化的。

各种茶具,盛放茶具的,茶巾等配套的,哎多了去了。

极尽奢华的配置,茶还没喝上一口,被这些东东弄的阵势就给唬住了。

第五,茶之煮-煮茶要略

收集的茶是用来喝的,煮不好茶就品不了人间仙品,煮茶还是个技术活。也得讲究一番才是。

先讲了如何灸茶,这个喝茶的工艺,目前用的少了哈。

灸茶的火用炭火最佳,即使是炭也得预先处理一下,其它的柴火就靠边站吧,至于烂木头,就不要用了。茶中要孕含薪的气息,因此要上火为佳。

再说煮茶之水,要山上水为佳,即使是山上的也不是随便找个小溪取点就好,乳泉水,太讲究了,现在上哪找去。其次江水,现在都污染了,井水还得大家都饮的活水,即使这样,也是差等了。

为什么对水要求这么高,好茶配好水嘛。好茶是有灵气的,好水也有灵气,才能相互映衬。

煮水有三沸,第一沸刚刚开有声音传出;第二沸边缘起泡如连珠;第三沸滚开水。现在都是电水壶了,不要做梦了。

然后才是泡茶沏茶,得一次分配几碗,怎样去饮,怎样泡茶。

第六,茶之饮-饮茶文化

最后要喝茶了。来个牛饮,称得上豪爽?喝酒才是。茶要品,不品都没那个喝茶的意境,多没意思。

不是飞禽也不是走兽,得有体面的饮茶才是,怎样体面的呢,看看古人是怎么饮的,学学神农啊、周公啊什么的,所以得回味下茶文化。

饮茶有粗茶、有散茶、有末茶、饼茶等,每样制作、储存、泡茶都不一样,还可以放些葱姜枣之类的小玩意调调味。

最后在喝茶之余,把茶文化讲讲,把茶之精神升华升华,让大家都知道、了解、学习。几个人喝茶之余,还能收获茶文化之学问,也是不错的哈。

比如茶之九难: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灸、七末、八煮、九饮。

比如如何一起喝茶:喝三碗?喝五碗?喝几行?如五行三碗,七行五碗。

第七,茶之事-历史茶文化

我们说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很深,你得举出例子来证明一下才行。既能反应我们的茶文化,又能说明你的学识渊博,真的研究过茶文化,是吧。还可以给像我一样没有研究精神没有深入学习精神更没有收集历史文献精神的后人直接读,分享给大家。

如从古至今的茶名人:三皇、周公、齐相晏婴等。提到茶文化的书:《神农食经》、《尔雅》、《晏子春秋》等。还有各种奇闻异事,神话传说等等。

可以说一举而多得,陆羽他老人家在这章节就干了这么牛逼的事。估计也收集了好多年吧。

从神农一直考究到他的时代,还是很有专业精神的,也说,小伙伴们,看了我的,就不用去其它地方再寻觅了。

第八,茶之出-茶的原产地

喝茶不知茶的原产地哪能称得上显摆,原产地有讲究,也得明白个中奥妙,说出一番理由和那个子午卯酉才行。

把搜罗来的听说到的茶产地分个高低优劣,好供后人参考和继续研究,按产地的地理位置和曾经出茶的质量给分出了几十个种类来。

把中华大地上可以收集到茶的地方分分类,排个三六九等的。

第九,茶之略-日用茶道

前文写了那么多茶的讲究、历史、文化,把茶抬到了天上,普通老百姓貌似没有机会饮茶了,不能多动一下,以免玷污了这圣洁。

然而,事实并不是那么回事,中国普通老百姓也知道茶,没那么多讲究、奢华、有内涵,即使想讲究也没那个条件和能力,还受诸多现实的限制,这就不得不进行茶道的简化。

根据现实情况,随时随地取物入茶、煮茶、喝茶、品茶、论茶也是常有的事,那个意境到了,茶就上了层次,以茶入了道,哪还在乎那形式。

茶之略既是日用茶的简化,也是高规格茶艺的衬托,还是茶文化的推广和普及,更是茶道精华的返璞归真。

没有茶之略,前面那么多的铺陈都将因为高规格的茶艺被推到天上去,没有在人间的味道,失去了落脚点,显不出高调奢华有内涵。

更没有了茶文化的内涵和深邃,这章才是茶经的升华之处。

第十,茶之图-推广茶文化

茶文化有了,不进行推广终会埋在故纸堆里,因此需要推而广之。推广茶文化最好怎么推呢,造势!

把茶经制作成图文并茂进行推广,放到每一个有茶的地方,可讲故事、可研究、可参考、可学习还可以把图当宝贝收藏。

推广茶经就是推广茶文化,让每一次高格调的饮茶之所都有茶经衬托,否则哪能配得上饮茶的阵容,喝茶喝出文化的味道,才称得上文雅。

茶经就是喝茶的文雅之道

从十个方面,对整个茶道文化进行阐释,既有知识要点,又有步骤流程;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概略要领;既有历史阐述,又有渊源分析;既有文化内涵,还有茶之道蕴含其中。真是古代茶文化集大成者,不为过。

学茶经是一次文化享受,也是一次文化之旅,还可以小酌几碗,回味一下茶经的味道。

<完>


换个视角看经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