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强管理  重实效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

2017-12-25  本文已影响79人  小小苔花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于2010年在我县全面实施,八年来,我们以《规范》为准绳,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防大病、治未病”的功能定位,统筹项目规划、健全管理体制,合理职责划分,认真落实各项服务举措,确保了我县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构建全社会“大健康”格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把预防控制疾病的关口前移,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地阻断和干预。据统计,全国目前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患者超过三亿人,每六个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每十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因生活不良习惯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等呈井喷式爆发......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而膳食不合理、运动不足、吸烟及酗酒是引起慢性病的四大因素。为有效遏止慢性疾病的爆发流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国家从战略高度开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项目,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从而达到“不得病、晚得病、治未病”、促进全民健康之目的。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形式和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基层卫生机构向公众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由国家、省、市县政府承担。项目共14大项、44小项。2009年项目实施之初,人均项目资金为15元,至2018年人均项目资金增加至50元。其中,国家、省䃼助资金占90%,县财政配套资金占10%。总项目经费达2600万元,其内容及占比情况如下: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经费169.5万元,占比7.5%;健康教育服务,经费182.99万元,占比8.1%;预防接种服务,93.78万元,4.1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89.37万元,占比4%;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76.39万元,占比3.4%;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327.7万元,占比14.5%;慢性病管理服务,579.92万元,占比25.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40.23万元,占比1.8%;中医药服务,40.23万元,占比1.8%;传染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05.77万元,占比4.68%;卫生监督协管服务,105.77万元,占比4.68%;结核病管理,15.82万元,占比0.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3.4万元,占比9%;健康促进行动及避孕药具发放,226万元,占比10%。

      居民建档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的基础和切入点,是实施局域居民健康信息的大数据化、智能化的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对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是公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阻断和延缓发病的重要手段(即治未病),通过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医学科学和卫生防病保健知识,改变不卫生的习俗和行为,从而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卫生协管均为针对各种传染病防治的重要工作,纳入项目,旨在强化管理与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通过一年一次健康体检与健康评估,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人群的幸福指数。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针对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这一慢性病高发人群,开展健康体检、随访及个性化指导,达到合理用药,平稳控制血压、血糖,最大限度地减少慢性病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另外今年人均增加5元用于健康促进与避孕药具发放两个新增项目。

      三、我县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情况和特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县得以顺利实施,截止目前,全县户籍居民45.2万人,已建档451323人,电子档案录入433339份,建档率达96%;0—6岁儿童建册管理27186人;孕产妇建册管理3924人;65岁以上老年人纳入管理50925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32269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9909人;严重精神障碍在册在管患者2137人,规范管理率达到95.4%;老年人中医药管理体质辨识21669人,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8871人。

      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实施公卫项目,组织是保证,队伍是关键。为此,我们一抓组织建设。项目实施伊始我县卫计局就设立了公卫项目股,统一负责项目的决策筹划和协调管理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设立公卫副院长一职,主抓项目工作,做到专人、专心、专干,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职能划归集团后,我们立即组建了集团公卫管理领导组,设立了集团公卫管理中心,县卫计局公卫股原班人马进驻集团,与集团实现人员、信息与工作“三个对接”,通过三个月的传、帮、代、教,使新组建的集团公卫管理中心人员很快熟悉了新环境,进入了新角色,基本掌握了公卫项目规范要求及管理技能与方法。二抓职责划分。科学划分了县直单位项目管理职能,明确各自任务目标,责任划分。公卫项目管理职能划归县医疗集团后,我们首先理顺了各项目管理部门之间各种关系,以文件形式,明确划分了县卫计局、县医疗集团、县专业指导机构及基层公卫医疗机构各自职责及隶属关系,特别是明确了县级专业指导机构承担分管项目的安排、指导、考核职能的功能定位。三抓队伍建设。我们通过合理设置公卫岗位,细化工作制度职责,建立绩效考核方案,落实工资待遇及奖励措施,机制用人、感情留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卫人员队伍建设及基层公卫人员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的试行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低、服务难到位”的突出问题,激发广大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

      2、认真督导考核,严格绩效管理。

      在项目管理考核上,我们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二是坚持一支考核队伍;三是坚持“一个标准”,即“基本公共卫生千分制考核标准”,通过认真制定及不断规范、完善、充实考核标准内容,细化、量化、硬化标准条款,完善合理性,增强操作性,使之成为项目考核工作“金标准”;四是坚持“一个流程”,即“月督导、季考核、年总评”基本要求,平时考核以当前重点工作及影响项目重大问题(特别是虚假问题),为主要考核内容,确保考核实效,不走过程。

      在项目经费使用上,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钱随事走、谁服务谁受益、追踪问效、考核兑现”的原则。一是建立规范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局公卫股对考核结果负责,财务股则负责核实考核结果和依据考核结果分配兑现经费;二是建立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依据《规范》及相关医疗收费标准,核定经费构成比例及各项目服务成本、劳务支出,从而核定各项目服务补助标准;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严格结果运用及考核兑现的原则使用项目经费;四是在明确划分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在项目工作各自承担任务和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考核,将项目经费直接落实到村到人;五是给项目经费设置“高压线”,铺设“安全网”,明确经费使用范围和内容,经费使用实行申报制度,局财务股设立专门审核人员,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实施滤过性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六是在经费的分配使用上通过工作下沉,做到经费下沉,向基层倾斜,以激发活力,调动热情。

      3、创新工作方法,注重服务质量。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严守《规范》,狠抓重点、注重服务质量与特色,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通过“三个结合”,即:上下结合、慢性病管理与签约服务相结合、公卫工作与临床服务相结合。建立由县乡村医疗、公卫、健教人员组成的签约及慢病管理服务团队,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和流程,开展远程诊断、会诊及教学培训,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服务下沉,全面提升公卫与医疗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

        (1)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我们以制订符合实际,有价值,可操作的系列服务包为载体,整体推进签约工作。针对目前基层普遍存在的服务能力不够、工作经验不足的现实问题,我们采取“预防先行,治疗跟进,点面结合”的渐进式策略,以及所需经费从公卫项目拿一点,基层服务单位出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办法,推进签约工作。一是设置了“慢性病家庭预防包”作为集团主打服务产品,在全县五万个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家庭,近二十万人口中推行,服务内容包括一季一次血压、血糖测定,一年一次健康检查,定期与及时的针对性个性化行为干预及健康指导等。通过对慢性病人家庭有遗传因素的人群开展预防工作,在这个庞大的易感人群中筑一道抵御慢性病漫延的防护网,以有效降低我县慢性病的发生,其意义十分重大。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基层项目服务单位,打造一至二个特色服务包,服务于不同人群和特需人群,如长期居家卧床病人、医养结合及日间照料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保健等,特色服务包不追求数量,主要是积累经验、打造样板,以利于今后全面推广。汉薛卫生院设置的医养结合服务包,对辖区敬老院及日间照料老年人,实行“周访视、月检查、年体检”,并提供健康指导、疾病诊治、转诊、会诊帮助等服务,措施得力效果好。另外,光华卫生院推行的儿童保健服务包,荣河卫生院推行的中医康复服务包等,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2)在慢病管理工作上,我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慢病科,建立了慢病管理团队。为全面掌握全县近45万居民的健康状况,我们从“住院病人、重点人群体检、门诊接诊记录”三个疾病窗口信息资料,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居民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并针对调查出的33种慢性病种,制定了《万荣县慢性病管理随访指导方案》,实行慢性病患者分级及首次随访制度。开展了“七个一”服务,即“制定一个方案、开展一次检查、开展一次行为干预、开展一次健康指导、开展一次自查技能培训、开展一次健康教育宣传、采取一项服务措施。

      (3)在健康教育工作上,实施“一一三工程”。健康教育工作是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前哨阵地,我们始终把健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广搭台,勤唱戏,加大健康教育活动广度、深度和力度,在健康教育形式、方法、内容上做文章,以提高健康教育的形式的覆盖率、健康教育内容的普及率,广大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此,我们通过实施“一一三工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建立“一个中心”,即:正式组建了“万荣县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目前编制人员基本到位,主要负责全县居民健康教育工作规划的制定及协调全县健康教育活动开展。

打造“一个基地”,即:“万荣县健康教育慢性病示范基地’,此项工作已列入2018年我县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强建“三支队伍”,即:一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健教网络,主要由三级卫生人员负责,依据项目《规范》组织居民开展健康讲座、版面书写、影视播放、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及重点人群个性化一对一健康指导等;二是组建了全县健康教育协会,由退休老同志担纲主演唱戏,主要是负责健康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宣传,几年来,他们编写了《健康万荣》月刊50期,先后组织了农村健康文化长廊建设、健康征联书法比赛、全民健康知识竞答、广播体操比赛、千人万步行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康活动;三是组建了健康教育宣讲团,举办“健康你、我、他”电视讲座大讲堂,坚持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并通过微信、短信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咨询解答服务。

        由于组织健全给力,部门协同合作,齐抓共管。编发《健康万荣》公众号、拍摄健教微电影、编演健教小节目,播放电视健教片、影前插播健教公益宣传片等新的宣传形式得到很好的运用,同时在全系统开展了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培训活动,促成了全县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形成。

    (4)在规范档案管理上,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实质和内涵。我们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和解决“死档”问题,激活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动态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一是提出“五统一”档案管理要求,形成以家庭为单元的档案管理存放模式;二是理顺档案转移渠道,实现健康信息合理流动;三强化健康信息采集,对全县所有县域内、外住院病人进行填报登记和电子录入。四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与临床医疗信息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医疗信息互通、互用。所有病人诊疗及住院信息全部电子录入和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五是开展项目资料展评活动。

    (5)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上,我们大胆探索和尝试建立重性精神病“社区、家庭及医生”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工作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领导组织,部门协作,社区参与,医生担责”的严重精神障碍管控格局。通过强化“三个协作”,充分发挥“四个作用”。“三个协作”即:一是与上级精防机构;二是与公安、民政、残联多部门协作;三是与社区及社会有识之士协作,聘请村级精神疾病协管员。“四个作用”即:综治部门协调作用、卫计部门救治主干作用、公安部门管控保障作用、民政残联部门救助安抚作用。努力构建了一支在上级精防机构支持、协作下,县上统筹管理、协调,乡、村具体管控服务的县、乡、村三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队伍,以及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富有合力的严重精神障碍管控体系。目前我县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有效管控,精神疾病检出率达到5.2‰、治疗率达到78.89%,排在全省前列。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省卫生厅的认可,市区公共卫生考核,我们县一直是名列第一,多次在全省项目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我县率先推出的项目数化、量化绩效考核标准在各地得到推广,市局在我县召开了重症精神障碍管理现场会,我们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模式成了市局的模式。这几年我们先后接待了河南、陕西以及本省市的一百多家兄弟单位的观摩、学习,通过互相探讨和学习,我们也从中得到启发和收益。

      四、我县项目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当前工作着力点。

    (一)加速公卫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大数据”,促进“大健康”。

      公卫信息平台是开展项目工作的有力支撑,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省公卫信息建设工作,缺乏整体构想与顶层设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工作向深层次、高标准迈进。就我县来说,目前依然使用的是项目实施之初安装的11版。随着医疗卫生信息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及项目范围、内容的不断充实扩大,陈旧的公卫信息系统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及新的工作需要,更新升级公卫信息管理平台势在必行。

    (二)加强基层公卫人员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由于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执业医师少,检验、影像等功能科人员更是短缺,不少单位由临时人员无证操作,使重点人群体检质量大打折扣。大多数村卫生所存在“人员缺乏、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问题,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卫技人才招聘及培养力度,认真研究与解决村级卫生人员待遇、养老问题。

    (三)不断深化项目服务,确保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涵。

      项目服务不能总停留在“宣传、体检、随访”服务的老套路上,如重点人群体检工作,健康检查对群众来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服务,但一年一度健康检查老套路对群众的吸引力在不断降低,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涵,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医药服务、医养结合上做足做好文章。

      (四)创新与丰富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

      针对当前健康教育活动多以重点人群为靶向,形式单一,覆盖率低的问题,应积极探讨和推广健康教育新模式、新形式,如建立“健康教育慢性病示范基地”、推广社区健康文化建设、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以健康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微电影等。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精准对接群众所需、基层所盼,强化责任担当,奋力攻坚克难,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在我县落地生根。让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