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读书人现在或永不

先努力,才能变得有底气

2018-04-20  本文已影响6425人  cba5ee8e35e6
网络

2018年4月20号 星期五 晴


前段时间,面试结束后,我在简书发了一篇文章。有人祝贺,有人嘲讽,有人劝,有人羡。

读者的评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讲真那些评论,对我的生活节奏没有丝毫影响。

后来,我还是拒绝了老板的好意。原因简单,我自己不愿意。

我有设想自己坐在一间办公室。对面是老板,侧面就是咖啡机与茶器。打着字,运营着线上商店,困难不小,盈利不少,只是心里难受。

如果同样是靠码字为生,我希望自己偏向于文学和新闻媒体,而不是纯粹的商业文案的运营。拒绝了,心里就踏实了。

有人私信我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是狂。有工作不做,找工作还非得找自己喜欢的。

年轻人就是毛病多,这话没错。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纪里,能为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既然很多人嘴里口口声声说着,年轻就是资本。遵循内心的呼声,就是一种资本该有的魄力。

工作没了着落,我并没有急切的去投简历。我每天还是老样子,写着负责人给的稿子,一天天被催稿,一次次去校对,然后一次次修改初稿。稿费不多,可我活得乐呵。

我从来不担心机遇这种东西,我只是在等一个时刻。梦想与现实交叉滑行的时候,会有一个交点。我等的就是这个交叉点的机遇。

一旦来了,我一定会拼尽全力。

所以跟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监通电话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激动的。跟愿意为我垫付房租,答应给我股份提成的激动不一样,那是一种梦想开始燃烧的欲望。

一天下来连续四次的电话沟通后,我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找到了。尤其说到未来会与一线媒体打交道的时候,我的眼里是放光的。

一种愿意为此效劳付出的意念,瞬间席卷全身的细胞,那种接受感是死心塌地的。当梦想与现实能够合二为一的时候,再累,再难,都会告诉自己努力拼搏一次就好了。

如若承上都是因为开心而胡扯一通的真心话,那启下则是我想分享的假道理。

之前就简单提及过,我是一个大专生。专业不是新闻类、文学类,相反是酒店管理专业,一个普通到只能从端盘子铺床单做起的专业。每当我说到这里,好多人都带着惊讶且疑问的口气刨根问底。

如果大学是跳板,专业是桥梁。很显然,我没有好的跳板,更没有帮我渡河的桥梁。我有的只是一个文学梦。

索性我就埋头写。写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写自己想接触的,有挑战的。如果青春时代写的是早恋、叛逆、膨胀的幻想。那现在写的就是生活、阅历还有一心想把梦变为现实的理想。

当我把自己的作品发给总监的时候,他的回复似乎在告诉我,这么多年的坚持和努力是值得的。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写的文字有多好,我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码字中,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和思维认知。

就像前两天,我跟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三学生聊天。他说着他的焦虑和压力,我听得认真,却不鼓励他拼命学习。大学重要,文凭重要,但是当你因为文凭努力之后仍旧不尽人意,那你就该一蹶不振么?

我经常感叹自己,高中几个玩的不错的,都上了名校,就我自己浪费了一年还是大专生。我调侃自己的时候,会默默告诉自己要够努力才能跟他们一样优秀,甚至比他们更优秀。

事到如今看看自己仍旧是谈不上优秀,但努力朝目标前进,我一直没有松懈。每当深夜,我经常想起我爸当年说的那句话:“既然你笔杆子不错,那就想办法像鲁迅一样闹革命。前提是,你得够努力,比别人敢吃苦。”

那时候,我高中成绩急剧下滑,成了全班倒数第一,辍学是我唯一的想法。后来我爸一句话,让我泣不成声。

我没有辍学,因为我爸说了,不学习看书也好。学校的环境比家里好,看书更用心,写字更有思路。结果那年,我看了很多中外名著,高考的时候,语文成了全班第一。

努力是一个枯燥且有压力的过程,底气发光也会经历一个漫漫长夜。前提都是先吃苦,比别人敢吃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